自幼对戏曲情有独钟,为深入研究中国戏曲的组织形式和特色,早年便潜心于民间考察。1921年,我踏上了前往河南的旅程,对开封以东地区的“靠山红”、“罗罗”、“越调”、“大梆”等进行了实地调查。在1924年,我又来到了湖北,细致探究了汉戏和花鼓戏的内涵与特点。这段经历让我对中国戏曲形式及其独特性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并收集到了大量珍贵第一手资料。
在1928年的上海时期,我专注于京剧研究,并发表了一系列关于京剧艺术评论文章。此后,与同行梁子华、刘慕云等合作编纂《戏世界报》,我担任该报社主任;不久后,又联合冯小隐、张肖伧、郑过宜、徐慕云等人成立上海国剧保存社,在其内部担任社长,并主持编辑了《戏剧旬刊》(后改名《十日戲劇》),共计发行118期。此外,还曾主编《戲劇日刊》,并受邀出任上海中华国剧学校校长。
1942年,在抗战期间,我应邀成为西安地方戲劇改進協會指导委员,以戲曲宣传抗日之意。在战争胜利后的归途中,我开始筹备成立中国戲劇改進協會,並负责主编协会会刊《半月戲劇》。
标签: 五代十国历史年表 、 1683年明朝彻底灭亡 、 明朝 的奇葩之处 、 吴克善和孝庄的关系 、 明朝那些事为啥下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