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政道祖国科技事业的守护者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上的航标灯塔

李政道:科技事业的守护者与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的灯塔,始终心系祖国发展。美国时间8月4日,美籍华裔物理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李政道在旧金山永远告别人世,享年98岁。

他的研究生涯中,他在粒子物理理论、原子核理论和统计物理等领域取得了划时代的成就。更值得赞扬的是,他不仅关注国际科学界,还深情地投身于服务国家科技事业。他自1972年起,不断回到祖国,为高能物理前沿探索、高水平人才培养和国际交流合作贡献了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2021年10月10日,在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举办的“庆贺李政道先生九十五华诞”学术报告会上,许多专家回忆了与他共度时光,让记者印象深刻的是,他为我国高能物理事业发展以及青年科技人才培养倾注了无尽的心血。

全力支持中国高能物理事业

位于研究所的大门外,有一座名为“物之道”的雕塑,这是李政道先生创作的艺术品,从2002年开始,它静静地矗立着,与其对中国高能物理事业的情感联系紧密相连。

1956年,当世界正处于第一代大型加速器实验阶段,我国提出了建设一个高性能加速器计划,但这项计划经历了二十多年的波折,最终直到1984年的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项目才得以启动。这一切都离不开李政道先生不断提供帮助和建议。陈和生院士曾这样评价:“没有他的远见卓识,也不会有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王贻芳院士也表示:“从选择目标到方案确定,再到人才培养管理,没有他的坚持,就不会有这个项目。”

此外,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重大改造工程以及大亚湾中微子实验等项目,都得到过他的积极支持。

“他为推动我们国家的高能物理进步付出巨大的努力,对我们的成就是不可或缺。”王贻芳说过去半个世纪里,我国在这一领域取得显著成绩,与他长期以来的大力支持是分不开的。

积极建言青年科技人才培养

1974年的访问期间,在上海参观复旦大学时,看到教育资源匮乏的问题,他撰写《参观复旦大学的一些感想》,提出要重视基础科学教育,并向周恩来总理推荐了一份关于培养基础科学人才建议书。毛主席高度重视并采纳了这些意见,使国内部分教育恢复正常运作。

随后成立第一个少年大学生集中培养基地——少年班,但他认为这是不足够的。他希望改变全国各类人才选拔态度,使他们能够全面发挥潜力。

1979年,他提出将学生派遣至美国攻读研究生课程,这一想法被政府采纳,并且经过试点招收两批学生后于1981年正式实施。这就是著名的中美联合培养计划(CUSPEA)。

通过该计划,一共选拔并派遣917名学生前往美国顶尖高校学习,其中现在已有十几位成为院士,大约300人担任国际组织职务,有100余人获奖,还产生400多位创新企业家。此次活动标志着我国改革开放初期第一次大规模向海外派遣留学生,为未来的人才交流奠定基础。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