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末年的挟天子事件如同一部唐朝豪放女般的电影描绘了一个皇帝连饭都吃不饱的寒冷冬天

昭宗登基之年,文德元年(888年),他二十二岁的青春展现出一副“体貌明粹,饶有英气”的模样。然而,他的时代注定是艰难的。朝中宦官干政,权力斗争激烈;外藩镇割据称雄,朱温和李茂贞是其中两位强大的对手,他们都觊觎皇权。昭宗十五年的努力,最终未能改变这一局面。他不仅无力回天,还让自己的名声受损。

当昭宗被劫时,朱温愤怒至极,他率军攻打李茂贞,将凤翔围困得水泄不通。在军事上,朱温占据优势,每次冲锋均能取得胜利,使李茂贞只能龟缩于城中。尽管如此,朱温并没有立即攻下凤翔,而是一直坚持围困。这一战略看似正确,但实际效果却令人怀疑。

到十一月时,朱温下令发起总攻,但双方仍旧在城墙上进行了激烈的口水战。当时的情况已经十分严峻,“市中卖人肉”、“犬肉五百钱”,凤翔守军和百姓因饥饿而相互食用,不幸遇难者无数。此刻,即便是在宫内,也无法逃脱这场大灾荒。

为了应对这种情况,一计生存之策浮现:设立小磨坊,让宫女们自己磨制豆麦,以此来维持御用的饮食。即便如此,这也只能够隔日才有一顿稀粥供昭宗享用。而后妃、皇子为了保全君主,只得忍受饥饿,一批又一批地死去。在这样的景象下,大唐皇帝竟然沦落到如此悲惨的地步,无从倾诉。

然而,在这个过程中,有传言说李茂贞其实还是有储备物资的,只不过为了保护昭宗免遭进一步虐待,便偶尔送些狗肉猪肉给他增加营养,这使得昭宗暂时免于绝望。但到了天复三年(903年)正月,当李茂贞再也支撑不下去,他不得已与朱温议和条件之一就是将昭宗归还给他。此举迫使昭宗成为了一枚可动摇的棋子,被送进了政治斗争中的火箭。一年后八月,在一次宴会上,由于失势而被杀害,此情此景,让人感慨万分。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