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皇帝的佛教谜题朱元璋问朕也拜佛

在1368年的一次偶然之遇中,朱元璋来到一座寺庙,面对着佛像,他不禁问道:“我也需要拜佛吗?”这句话的提出,让在场的人都感到了一丝尴尬,因为没有人能够直接回答这一问题。就在这个紧张的气氛中,一位高僧缓缓走了过来,用一句简短而深刻的话语化解了这一困境:“见在佛不拜过去佛。”这句话让朱元璋大笑,他满意地赏赐了方丈,并表示这是他最好的决定。

朱元璋与寺庙之间有着不可思议的联系。当他还是一个孩子的时候,就曾经生活在寺庙里。他出生于1328年,在一个贫穷的农民家庭长大。家中的艰难和灾祸让他的父母和哥哥相继去世,只剩下他和二哥。在好心人的帮助下,他们得到了安葬父母的地方后各自逃生去了。

灾难之后,多的是流离失所的人们。朱元璋做过各种工作,也乞讨为生,但依旧吃上顿没下顿。在这样的日子里,他来到了皇觉寺,被剃度为僧,成为了小行童。在那个年代,即使能进寺院也是件不易的事,没有点什么缘分根本无法进入。

当行童后,朱元璋每天扫地、上香、击鼓、鸣钟、挑水、砍柴,还要烧饭,没有任何事情是不会干的。但唯一的好处就是每天有吃,有住。然而,当地持续发生饥荒连寺院也口粮不足时,这时候低等行童就要被打发出去托钵化缘。这就是17岁的朱元璋开始了他的流浪生活。

他一边走,一边乞讨,从濠州到合肥,又到了河南经过陈州、汝州之地。这段时间虽然充满苦难,却给予了他许多宝贵经验,让他了解人间疾苦增长见闻。他再也不只是个小孩子,而是一个见过世面的青年。而且,在云游期间,他还学会了什么是农民起义,对心中萌生的动念更加坚定。

25岁时收到发小来的信邀请参加起义加入郭子兴的红巾军,看完信后,他的心潮澎湃,最终决定投军。在队伍中,他以勇敢机灵识字懂理受重视。不久,即被郭子兴看重并将养女马氏嫁给了他,使得朱元璋摇身变成了公子。在作战中,不仅所向披靡,更深得民心。郭子兴病逝后,朱元璋一步步灭掉陈友谅、张士诚及方国珍,最终建立大明,将蒙古人的统治从中原地区消除,为新的大一统时代开辟道路。

登基后的初期,朱元璋表现出良好的态度,对臣子百姓都不错。但随着时间推移,在晚年变得极其残忍,大规模清洗功臣前前后后杀十万多人,这种皇帝让人们不得不害怕,因此当那次事件发生时,每个人都惶恐不安,不知如何回应。如果说不需要拜,那么可能会被认为是不敬佛;如果说需要,那又可能会觉得他们是在亵渎君王。而那位高僧巧妙地说出了“见在佛不拜过去佛”,既未抬高皇帝亦未抬高佛,而是在赞美皇帝,同时给出了理由,使得大家都松了一口气。这件事至今仍记载在《夜航船》这本书籍之内,是明末史学家张岱所著的一部百科全书,其中包含20个部分以及4000多条目,为我们提供了一份关于古代知识的大门。此书虽名为《夜航船》,但内容却如同广阔无垠,如同阅读历史上的故事一样精彩绝伦,是值得推荐的一本书籍。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