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三大梃击案件最后为何不了了之

明朝三大梃击案件的真相究竟如何?今天,我们将带你走进历史的深处,揭开这段往事。

万历四十二年,福王朱常洵被封于洛阳,国本之争终于结束。但是,皇太子朱常洛的境遇并没有改变。明神宗对他不闻不问,而慈庆宫依然缺乏守卫,只有近侍韩本用在宫中。

万历四十三年五月初四日,一名叫张差的人无阻地闯入慈庆宫,用藏在袖中的枣木梃打伤了几个晒太阳的老宦官。这起事件被称为梃击案。经过几天审理,负责主审此案的胡士相等人准备依法将其斩决,但东林党人王之寀擅自审问张差,并得到了一份口供,这份口供上说张差是受人指使才闯入慈庆宫。

随后,这份口供在朝堂上引发强烈震动,再次进行了审理。在这次再审中,张差供出了李外父、马三舅从中牵线,以及庞姓宦官和刘姓宦官授意。这导致郑贵妃成为最有可能幕后的黑手,因为她与李外父、马三舅有关联,而且她的近侍恰好有庞保和刘成两位宦官。

然而,在接下来的调查过程中,没有任何证据表明郑贵妃直接参与了梃击案,而是多种可能性之一。而且,如果确定郑贵妃参与了这个刺杀,那么这将会对明神宗的权威造成严重影响,最终受益者将是东林党,因此他们希望避免这种结果。

由于缺少关键证据,即张差指证庞保、刘成这一环节,被认为是由这些势力故意忽略,以避免揭露自己的关系到梃击案背后的真正黑手。因此,不论哪一方,他们都选择性地处理事件以保护自己利益,从而导致梃击案不了了之。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