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永斗唯一商人进入清史稿留下中国历史最长王朝的物品印记

范永斗,山西介休人,在明末清初的张家口生活。早在明朝初年,范氏就在张家口和蒙古地区做生意,历经七代,传至范永斗成为张家口地区对满蒙贸易的汉族大富商,他时人称其“贾于边城,以信义著”。当时,居于东北的女真族开始军事扩张,由于和明王朝的敌对关系,他们所需要的军事、生活物质,只能通过张家口的贸易市场获得,也就是以张家口为基地运转过去,范永斗和其他七家商人就开始做这方面的生意,“与辽左通货财,久著信义”。

据道光年间的《万全县志》记载:“八家商人者皆山右人,明末时以贸易来张家口。曰:王登库、靳良玉、范永斗、王大宇、梁家宾、田生兰、翟堂、黄永发”,自本朝龙兴辽左遣人来口市易者皆此八家的主之。”由于八大家为清王朝建立作出了贡献,所以清朝定鼎后顺治帝没忘为入主中原建立过赫赫功业的大八大家,在紫禁城设宴款待,并赐给服饰。顺治还要给他们封官赏爵,大八大家受宠若惊,但竭力推辞。于是顺治便将他们封为“皇商”(籍隶内务府)。其中最著名的是被命主持贸易事务并“赐产张家口为世业”的范永斗。

从此以后,不但他取得了别的大商人们无法享有的经济特权,而且不但经营河东长芦盐业外,还垄断了东北乌苏里绥芬等地的人参等贵重药材市场,被民间称为“参商”。转眼,他成了拥有数百万之富的大皇商,为大八家的佼佼者。

后来继承并发展他的事业的是他的孙子范毓。在他手里,把家族的事业推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他得知准噶尔部再次叛乱后,与弟弟联名呈请当朝自愿以低于官方运粮1/3费用运送军粮,这一举动深受康熙帝赞赏,从而多次任用他们担任重要任务,如运输军粮到沙漠千里远的地方,使国家节省巨额国费,同时也证明了这个家族对于国家统一历史趋势上的巨大支持。

雍正七年(1729年),清廷赐予太仆寺卿职位,用二品服。这在整个200多年的清史上也是罕见的一例。而最终,在乾隆十五年(1750)去世前夕,他成为了唯一进入《清史稿》的普通平民,因为他是唯一一个真正能够跨越时间与空间影响中国历史进程的人之一,而不是仅仅因为身份或者地位而被记录下来。

尽管如此,无论如何看待,都可以说这是一个令人印象深刻的人物,即使是在那个时代,那些关于个人英雄主义的小小故事也不足挂齿。但是,对于那些渴望了解中国历史更深层面的人来说,这个故事可能会让我们重新审视那个时代背景下普通人的作用,以及这些人物如何在不同的社会结构中扮演着关键角色。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