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朝科举风云:靖难之役南军英雄李景隆,曹国公李文忠的骄子
早年经历
李景隆年轻时喜读兵书,举止雍容,深得明太祖的看重。洪武十九年(1386年)袭爵曹国公,他多次到湖广、陕西、河南等地练军,还曾负责与西番的茶马互市贸易。后掌管左军都督府,加太子太傅。
率军征燕
建文元年(1399年),燕王朱棣起兵靖难。在真定大败长兴侯耿炳文后,黄子澄推荐李景隆接替耿炳文。八月,建文帝任命李景隆为大将军,让他率五十万大军北伐,并亲自在江边饯行,赐“便宜行事”之权。
开城迎降
建文四年(1402年),燕军打过长江直逼南京。方孝孺上疏请诛李景隆,但建文帝不准,而是命李景隆与兵部尚书茹瑺、都督王佐到燕军营地请和,被朱棣拒绝。不久,燕军兵至金川门。李景隆与谷王朱橞开门投降,使得明成祖顺利夺取南京。
受劾圈禁
永乐二年(1404年),周王朱橚揭发 李景隆曾“至邸受赂”。刑部尚书郑赐也揭发 李景隆“包藏祸心”,谋反未遂。但明成祖不予追究。此后,又有成国公朱能、吏部尚书蹇义、六科给事中张信等人揭发 李增枝阴谋叛逆,以此罪名削去其功臣勋号,不许上朝面君,以国公之爵赋闲在家。
主要成就
尽管遭遇了失败和谴责,但作为一位知名将领, 李景隆在早年的训练和战斗中展现了他的才华。他协助削藩,对抗周藩,并参与北伐战役。此外,他还监修《明太祖实录》并留下了一些个人作品。不过,由于他的失误,最终导致了他被召回并受到惩罚。这段历史让我们看到,即使是一位能力强大的将领,也可能因错误判断或决策而遭遇挫折。
标签: 关于明朝历史的评价 、 明朝历史人物故事 、 明朝十大未解之谜 、 中国有多少个朝代顺序表 、 南宋灭亡时有多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