茹太素,泽州人。洪武三年,乡举,上书称旨,授监察御史。六年擢四川按察使,以平允称。七年五月召为刑部侍郎,上言:“自中书省内外百司,听御史、按察使检举。而御史台未有定考,宜令守院御史一体察核。磨勘司官吏数少,难以检核天下钱粮,请增置若干员,各分为科。在外省卫,凡会议军民事,每遇纷争,便致延误。请用按察司一员纠正。”帝皆从之。
明年,因坐累降刑部主事。一日,大臣陈时务万言献策于朝廷,被太祖命中书郎王敏诵读其奏疏。大臣们认为:“才能之士,在数十年的时间里,只有百分之一、二能幸存,现在所任用的官员大多是迂腐的儒士和俗世的吏员。”这番话触犯了帝意,对茹太素进行了严厉斥责,并将他杖打于朝堂上。
次日,又在宫中让人再次诵读其奏疏,这次得到可行性的建议共四条。帝深受感动,说:“为君不易,为臣更是不容易。我所以求直言,是希望他们能够直切情理,不要过多繁文缛节。”因此,他命令中书部门整顿奏对的方式,使得陈说得失的人能够简洁明了,而不是冗长无谓。
随后,将茹太素提出的可行性建议交由各有关部门执行,并由皇帝亲笔题写首句,然后颁布给全国,让大家知晓。此后,再次被召回担任刑部试郎中的职位,但仅一个月便被调往都察院佥都御史,并迅速降职到翰林院检讨。
到了十八年九月,他又升任户部尚书。这位抗直不屈、敢于直言的人物,由于他的坚持和勇气,一度免遭重罚。但最终还是因为自己的行为而被谪去地方做御史,最终因排挤詹徽等案件而坐罪死 penalty。他的一生充满了挑战与斗争,但也留下了一段传奇式的历史足迹。
标签: 明朝朝代史 、 宋朝名称的由来 、 中国有多少个朝代 、 明朝著名人物及历史事件 、 明朝历史概括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