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的逆袭差点被皇帝手刃的好太监

当万历皇帝想收回成命时,司礼太监田义坚持自己的立场。万历大怒,拿出宝刀要杀掉他。后来,田义遇到了沈一贯,就对他说:“你如果再坚持一下,不就能撤销矿税了吗?为何这么害怕?” ——《明史·沈一贯传》

壹 明朝末年,只剩下最后一个太监孙耀庭,他的去世标志着太监这个行业彻底成为了一种文化符号。在北京,有唯一的一座专门纪念太监的博物馆,这个博物馆所在地,就是曾经有过一位大太监陵墓的地方,那就是明朝的田义。

贰 田义虽然不如魏忠贤、刘瑾、赵高那么著名,但从资历到口碑,都堪称是正能量代表人物之一。保存一个太监陵墓本身就很不容易,因为太监没有后代,他们通常会认几个干儿子或者将宗族子侄过继过来。但这种职业,让人难以心甘情愿地祭扫和保护陵墓。

叁 田义在嘉靖、隆庆、万历三朝担任重要职务,从文书房到内官监,再到南京镇守太監、礼仪房、司苑局等几乎所有重要岗位都有人马经过。他之所以能够顺利度过每一次危机,是因为他的职业生涯是一条清晰而完整的阳线,没有起伏,也没有回调。

肆 万历三十年的事件中,田义距离死亡仅一步之遥,却依然平安通过。那时候,万历皇帝突然病倒,由于“人之将死其言也善”,皇帝觉得自己做错了很多事,便决定废除矿税,但只用了一天工夫便恢复原状。之后,他派遣多位亲信前往宰相沈一贯处要求回收诏书,而田義则站出来指责皇帝变卦,被迫抽刀欲杀但被其他侍卫阻止。这次冒险虽然失败,但未能挽救因宠臣压力下重新颁布矿税18年的苦果给百姓。

伍 田義為人正直,不仗势欺人,即使权力有限,他总是尽力拯救无辜。他还成功地帮助地方官吴宝秀喊冤,最终让吴宝秀脱离了刑部狱中重获自由。

陆 明朝时期有个名叫刘若愚的小说家写了一本反映宫廷生活的小说《酌中志》,其中提到了田義。在这部小说第五卷记载,在万历二十四年(1596年),新上任的司礼掌印院君即便冒着生命危险,也敢于向皇帝密谏两道奏折,一封催促勤勉工作,一封则控诉宫中的刑罚过重。

柒 由于他的忠诚和严肃态度,不结党营私,不貪財,甚至连蟒袍玉带都曾两次获得,并且获得许多其他恩典,如骑马许可、大殿凳子的使用权限等。而从官阶来说,他最高只达到了正四品,其禄米岁增至六百余石,比二品官还高,因此他的生活极为富裕,对比一般人的日常生活简直是另一种世界。

捌 在历史上,大部分在生前荣华富贵却不得善终的人物,而那些死后被刨坟挖骨者更是不计其数。但与众不同的是,尽管如此多样的命运考验结束时,他们无法逃避最终结果;然而对于那位得以留存完好的陵墓而言,它们仿佛拥有某种特殊的地位——这一点在整个明朝历史中尤为罕见。

蔡东藩先生在《明史通俗演义》中评价道:“不期乎临江近水之地,又有此人,其名曰‘伊’,可谓不愧。” 要做到一个“伊”字,其实并不容易,但是他做到了。

因此,可以这样说:尽管作为中国历史上的一个特殊群体,在他们身上看不到任何光环或荣耀;但即便是在那个充满争斗与阴谋的大戏里,他们仍旧能够保持自我,用真诚和勇气面对各种挑战,为人们树立榜样。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