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阅《宛署杂记》,我偶然发现了第十七卷中的“字民风二”,这段文字记录了明代万历年间老北京的方言。原来以为是满清北方带入的词汇,没想到它们其实是燕赵地区自有的语言,颇为有趣。
父亲提到,有两个说法需要回忆:一个大,一個别(平声),后两个方言谁能记得?在家中,父母称呼儿子为哥哥,女儿为姐姐;然而,“哥哥姐姐”作为父母对子女的称呼,其用意已应消失。代替人名叫“挂搭僧”,这是什么意思?不明白的是“乌卢班”的含义,也未曾听闻。
若语不诚则称之为“溜达”,这类表述也已绝迹。不理人则谓之“臊不答的”,这个确实流行于北方,不上紧事则称之为“疲不痴”,这一点在当下仍然存在。此外,“物不新”被形容为“曹”,而对于往杯中倒水至满极限时说:“别再倒了,都溜沿了。”北方还有个类似的表达方式——“浮溜浮溜的”。
若头尾皆无,则谓之“齐骨都,”完全无法理解。而若非头尾相连,则被形容为零三八五,这一点懂得一些。在日常生活中,水桶被称作稍,而老鼠夜行则成为夜磨子。这一系列古老的话语,让我们对过去语言文化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标签: 历史怎么学才能提高成绩 、 中国历史朝代顺序和年份 、 明朝 的排列 、 明朝16位 简介 、 大明风华张太后被杀片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