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宣宗在位时期,北方边境呈现出一片相对平静的景象。这份暂时的宁静得以实现,是因为阿鲁台对东蒙古人的领袖地位已被明成祖的五次征讨所动摇。随着部落领袖间关系日益紧张,到朱棣去世时,阿鲁台已经陷入了困境。瓦剌人在脱懽领导下不断侵扰他的领土,这迫使他向东迁移,最终导致蒙古联盟分裂为两部分:阿鲁台领导的东蒙古人与脱懽统治下的西面的瓦剌诸部落。
双方之间持续不休的战争中,阿鲁台面临着来自兀良哈惕各卫中的蒙古人的挑战。在明仁宗、明宣宗统治期间,每年都有纳贡使团前往北京,而中国则以丝绸、缎子等珍贵礼品回赠,以此希望瓦剌若有进攻之需能够得到其帮助。但是,由于阿鲁塔无力成为有效盟友,他的人民逐渐失去了信心。
宣德三年(1428年),当兀良哈惕军队袭击中国领土之际,恰逢明宣宗率骑兵3千视察边防,并亲自击退了敌军。之后,他对边防作出了调整,在战略要地开平卫南侧设置了防御工事,由薛禄率领进行建设。
然而,当工事完成后并建议集中力量守护此地放弃前沿戍区时,这一决定被认为是一个严重的战略错误,因为它暴露了数百英里的土地给敌人,同时限制了清晰可见的地形优势,使得明朝军队只能采取守势。此外,在西部地区,瓦剌迅速壮大,并在宣德六年(1431年)击败了阿鲁塔,此举促使兀良哈惕再次试图反抗,但未能成功。
最终,在母纳山之战中(宣德九年秋季),脱懽领导下的瓦剌部将阿鲁塔击败并杀害,使得瓦剌无疑成为蒙古地区不可争议的支配者。当脱懽儿子也先继承瓦剌首领位置后,他立即追求在蒙古腹地建立自己的霸权,从而彻底改变了局势。
标签: 宋朝最好的时期 、 中国历史朝代歌诀顺口溜 、 假如土木堡明朝赢了 、 中国历史朝代顺序及帝王 、 清朝的历代帝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