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永历帝的经历正如“斩草不除根,春风吹又生”,历来之君能得到善终很少,像刘禅国破家亡后被进爵,“乐不思蜀”安享晚年的更少。明朝最后一位皇帝,不是自缢煤山的崇祯帝朱由检,而是他的堂弟朱由榔,两人都是万历皇帝朱翊钧的亲孙子。不过跟堂哥朱由检比起来,朱由榔着实差远了。“自幼失学,全未读书”,从小未尝受过正规的皇室教育,性格怯懦,胆识才能都难当中兴之主,就连其亲生母亲都评价其“吾儿仁柔,不拨乱之才也”。只是因为当时其父亲兄弟们都死了,南明政权要维系下去,朱由榔是唯一的选择。于是公元1646年十一月十八日,朱由榔宣布即皇帝位,将第二年改为永历元年。
2.从1646到1662年的16年里,无论在哪里,无论遭遇什么困境,都没有让他放弃过对明朝忠诚的心。清军进驻紫禁城之后,没有放过任何一个可能威胁清政权稳定的遗留问题和人物。在这种背景下,对于吴三桂而言,只有彻底消除所有可能反抗力量,以确保自己的地位和未来安全。
3.吴三桂处死永历帝,是出于对自己前途和王国安全的一种必然考虑。当时康熙还只是个孩子,他身边的人物虽然有能力,但并非能够立即处理好一切事务。而如果将永历帝带回北京,那么随时都可能有人暗杀或者发动叛乱,这样的风险对于吴三桂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隐患。
4.此外,从历史发展的大趋势来看,当时李定国率领部队就在附近虎视眈眈,如果半路上发生变故,让李定国获得机会,那么整个局面会变得不可预测。此刻只有迅速行动,将所有可能威胁自己计划的人物彻底解决掉,这样才能确保自己的地位不再受到挑战,也能够顺利实现与康熙之间的政治联姻,为自己赢得更多支持和资源。
5.关于吴三桂杀死永历帝背后的原因,还隐藏着更多复杂的情感和政治考量。作为一个深谙世态炎凉、手腕坚硬的人物,他知道只有通过这样的方式来巩固自己的位置,并且为了长期稳固自身的地位而做出的决定。他当然明白这样做会给自己留下极坏的名声,但他认为这是一次必要牺牲,以换取更大的利益和更长久的地位。在那个时代,即使是最微小的声音也可以引起巨大波澜,所以在这个过程中,每一步棋都是经过深思熟虑之后慎重决策出来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