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宋时期,明朝降将孔有德领兵攻陷桂林,并改靖江王府为定南王府。顺治九年,农民起义军李定国攻占桂林,孔有德兵败而举火。图为靖江王府。
袁崇焕对不听调度的毛文龙终于忍无可忍,一怒之下先斩后奏把他杀了,这消息传出一片哗然。但崇祯皇帝却作出了超乎所有人想象的回应——表扬了袁崇焕。这是怎样的信号?袁崇焕诛杀毛文龙的后遗症到底有多大?他有多少是私心?他到底错在哪儿?
当尚方宝剑遭遇尚方宝剑
让袁崇焕真正起了杀心的是毛文龙割据东江,不听调度。
要知道,毛文龙是明朝任命的东江总兵,他天启三年加封左都督,赐尚方宝剑。他的桀骜不驯、拥兵自重、不服节制,都与袁崇焕的平辽方略格格不入。当 袁崇焕一上任,宁远、锦州、蓟州各处军事要地都曾发生兵变,要整饬军纪,袁崇焕认为首先就要解决毛文龙这样的“独立王国”,否则辽东地区的政令军令就无法统一。
作为封疆大吏手握重兵又孤悬海外,毛文龙俨然就是个“土皇帝”,又怎么能甘心受袁崇焕的辖制和摆布呢?
据李清《袁督师斩杀毛文龙始末》记载,在五月二十九日,当初一见面气氛还算融洽,但当话题转入设饷宁远、更定营制等具体问题时,毛文 龙却断然拒绝。而同样拿着皇帝赐的大臣手中所持尚方宝剑,也同样个性强硬说一不二的人物,就这样产生了一场误会,最终导致悲剧发生。
设局为了杀掉毛 文 龙,
六月初五这天,
以此来考验一个人的忠诚和决断力,以及是否能够遵守命令,而不是自己的意志。在这种联欢性的活动中,
当官员们纷纷慰问并表示赞赏时,
在这个紧张而危险的情况下,
他们没有一个人敢于站出来反对或阻止这一事件。
这是因为,他们深知自己所处的地位以及他们背后的权威,而这些权威正是在这样一种环境下逐渐建立起来的一种秩序。
因此,即使是在最危急的时候也不能轻易打破这种秩序,以免引发更多的问题和混乱。
然而,有些人认为,这次事件应该被视为一种警示,因为它揭示了帝国内部存在的问题,即权力的集中以及个人之间关系如何影响国家政策。此外,它还提醒我们,对于那些拥有巨大力量的人来说,他们可能会用这些力量来维护自己的利益,而不是为了公众福祉或帝国利益。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到,在这个故事里,有一些关键人物对于国家安全构成了直接威胁。这包括那些拥有大量武装部队并且忽视中央政府指令的人类因素,如今看来似乎是一个很重要的话题。
标签: 为什么教科书不愿意提明朝 、 明朝那些事是正史还是野史 、 历史时间朝代表 、 从古到今朝代顺序图 、 明朝灭亡前三大诡异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