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古代的经济体系中,金银比价的波动对整个社会有着深远的影响。宋朝时期,尽管金银比价出现了一定的变动,但整体上仍保持相对稳定。然而,当明朝建立后,这一稳定性得到了挑战。明初的金银比价大约在1:4到1:5之间,但随着大量外来白银流入,导致了这一比例发生变化,使得明朝期间整体呈现出白银价格下跌的趋势。此外,比价到了明末甚至达到了1:10或更高。在此背景下,白银的大量涌入不仅促进了商业活动,也为当时社会带来了积极影响。不过,由于晚期爆发的一系列问题,最终导致了国家经济系统性的崩溃。
历史数据显示,从洪武元年(1368年)起,一两黄金兑换五两白银;洪武十九年(1386年),这一比例略有提升,一两黄金兑换六两白silver;直至永乐十一年(1413年),再次调整为四点八两。一段时间之后,在宣德元年(1426年)和成化十七年的调整后,一两黄金分别兑换成了七点五和七两。而弘治十五年的调整又将这数字推向九兩;嘉靖九年的改革则令其回落至六兩。在隆庆六年的调整中,再度回到八両,而万历四十八与崇祯八年的记录,则各自设定为相同的一等多於八両。这些建立在《明史》、《明实录》等文献基础上的统计,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清晰而详尽的视角,以观察并理解那一时代复杂多变的地缘政治与经济形态如何塑造并反映于货币政策及日常生活中的微妙转变。
标签: 马皇后真的敢训朱元璋吗 、 历史学家评论孙若微的文章 、 明朝那些事是正史还是野史 、 明朝夺门之变 、 中国朝代顺序排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