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千年来,华夏文明尊崇诗书。黄庭坚说:“人不读书,肤浅无聊。”韩愈在《进学解》中自我描述为:“口不绝吟于六艺之文,手不停披于百家之编。”其《杂诗》中则表达了点厌烦。如果说韩愈偶感无聊发牢骚,那文人骚客们却日诵经史,不分昼夜孜孜不倦。然而,我们历史上既有推崇读书的高论,也有烧书的严酷政策。
秦始皇焚书坑儒,而文化史尚处初生阶段。朱元璋虽没有烧书,却以八股取士策略,让士大夫难以驾驭。他制定了八股考纲,只允许讲释四书五经,并禁新解。这导致士人的品格下降,文艺僵化,创作停滞。清初粤人廖燕认为朱元璋的做法与秦代焚书无异,只是明朝巧妙而秦代拙劣。此法使得人们虽然有许多“杂书”,但实际上很少有人愿意去阅读。
朱元璋还亲自检查四書五經,对其中的一些言论感到龙颜大怒,如孟子关于民贵、君轻等观点,他视为煽动叛乱。在他看来,这些圣人的言语如同指责和尚一样缺乏礼貌,即便是仁政也被视为轻君之词,因此被逐出孔庙,并从《孟子》中删除了一部分内容。
我们思考的是公平、正义、辽阔和浩瀚,是在历史长河中的自由蓝天。但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是否能真正理解到读书的重要性?是否能看到那些被忽视或压抑的声音?这些问题让我们反思我们的价值观,以及如何在现代社会中寻找属于自己的真实自由。
标签: 明朝那些事儿免费收听评书网 、 大明风华的历史背景 、 明朝知谷雨 、 明朝那些事读后感800字优秀范文 、 元朝是什么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