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朝垃圾淘汰侯方域的良民之光图

侯方域的良民淘汰制(图)

在那个被税收、兵役、刑罚和苛捐杂税所困扰的时代,明末社会通过基层结构的变化逐渐走向没落。这个周期性的规律,被称为“良民淘汰制”。当时,“税加之,兵加之,刑罚加之,劳役加之”,百姓们面临着水旱瘟疫等自然灾害,以及官吏侵渔和豪强吞并带来的不公。富裕的人们为了逃避这些压力,将金钱投入学校,或许会后来得一官半职或成为吏胥,从而免除苛捐杂税。如果有人逃避了,就要以其比例增加到剩余的人身上,不难想象,这种恶性循环最终留下的,只有那些无法抗争的人。

他们只能选择成为盗贼,以此生存。而这与“良民淘汰制”相伴的是“良官淘汰制”,两者相互作用,是封建集权不可避免的结果。在这种环境下,即使像侯方域这样的名士,也不得不参与科举考试,如顺治八年他中副榜。这让人质疑他的晚节是否保全。但陈寅恪却认为,他是在不得已的情况下参加考试,以保护父亲。

侯方域作为一个前朝遗民,在三十五岁回到老家之后,其生活可能就只剩下思考和文学创作。他参加乡试,不过是为了避免骚扰,而不是出于对学问无知或热衷于仕途的心情。他的《壮悔堂文集》和《四忆堂诗集》,都是在这个艰难年代里完成的作品,它们记录了他对社会动态深刻洞察,并表达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