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书愤明末抗清十大名将之图

几千年来,华夏文明尊崇诗书。黄庭坚说:“人不读书,肤浅无聊。”韩愈在《进学解》中自我描述为:“口不绝吟于六艺之文,手不停披于百家之编。”其《杂诗》中则表达了对古史的厌烦。文人骚客们日诵经典,夜读史书,孜孜不倦。然而,这种推崇与焚书相伴,一面是多言读书,一面又有强制阅读的法规。在西方,《圣经》中也有“读书繁多,身体疲倦”的训诫。

历史上,有朱元璋开创八股取士制度,这比秦始皇烧书更严苛。八股考纲仅定四书五经,并禁新解,使士人品格下降、文艺形式僵化。此外,他还曾因为疑心高启讽刺自己而腰斩高启,还有李仕鲁因直谏被打死、叶居升因纠错被诛等事件。

清初粤人廖燕认为明太祖以制艺取士,与秦焚书无异,只是明巧而秦拙。他说这两者都是要愚天下之心。但实际上,是使得人们虽然有了许多文字,但却没有兴趣去阅读和深入思考。这正如今日,我们虽拥有海量信息,却常感知觉过载,不愿深究其中意义。

我们应该反思的是公平、正义和自由,而非盲目追求知识或束缚知识的方式。在历史长河中,那片永远不会褪色的蓝天,就是我们不断追寻的目标。而那些冷僻但富含深意的文字,如《二十七松堂集》,往往能给我们带来沉静的思索,让我们的心灵得到净化与成长。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