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由检,即崇祯皇帝,明朝第十六位皇帝,在历史上被形容为勤政的君主。据记载,他年轻时就有着白发和鱼尾纹,每天工作时间超过八个时辰,宵衣旰食,夜不成寐,这种刻苦的生活方式和对民生的关心,使他赢得了“勤政”的美名。
然而,从全局来看,崇祯皇帝在位期间内阁大学士更换了50人,并且下令处死了2人;兵部尚书更换了14人,处死了5人;先后诛杀总督7人、巡抚11人,其余低品级官吏的死亡数目更是无法估量。即便是在已经摇摇欲坠的大明王朝,也给予他多次挽回危局的机会,但他却未能抓住这些宝贵的机遇,最终导致大明王朝灭亡。
崇祯皇帝因喜怒无常而频繁地诛杀其臣子,如与兵部尚书陈新甲密谋议和清军后,因失误被捕,被群臣指责而遭到处决。他的严苛狠辣一览无余。
当李自成大军逼近京城时,崇祯皇帝与文官李明睿深夜商讨迁都事宜,但由于担心将来会被批评,将祖陵首都留在外边,不愿表态,一拖再拖,最终错失反转命运的最后机会。
陕西巡抚孙传庭因与杨嗣昌意见不合,被革职并囚禁,但面对山呼海啸般接近京城的大军,再次启用孙传庭,只给予5000兵马,无异于送死。孙传庭最终壮烈牺牲,而崇祯闻听消息并不悲痛,还怀疑孙传庭是否逃跑,没有为其举行葬礼,《明史》中记载:“传庭死,而明亡矣”。
李自成曾派使者向崇祯提出条件:帮助管理西北地区,就可以成为一个享誉荣华富贵的地方藩王,同时还能帮助大明抵抗后金。但出于害怕丢脸的情绪反应,对抗姿态坚定,却错失最后翻盘的大好机会。
临死前,他仍旧认为是文臣欺骗自己才导致当前境况,不曾真正反省自己的过错。这一切背后的心理问题,可以追溯到童年经历。在童年时期,由于生母之故,他多次遭遇羞辱和极端不安全感,这些经历塑造出了他的偏执型人格障碍。而这种性格也进一步推动了个人悲剧以及整个帝国末路之病。
标签: 对北宋历史的理解 、 明朝在中国历史的地位 、 明朝发生的有名的大事 、 新中国很像宋朝 、 中国历史明朝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