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降将如牛毛,何以吴三桂独获众人痛恨?公元1644年,李自成义军攻破北京,当时辽东总兵吴三桂领命准备保卫京城。部队至山海关,接旨崇祯皇帝已自缢身亡。面对前有李自成后有多尔衮清军追击的窘境,无力一战之下,吴三桂被迫选择降敌或死。
然而,在李自成杀其全家夺爱妾陈圆圆后,吴三桂必须报复,但无法生还,只能投靠清廷。因而背上了汉奸千古骂名。不过明末投降清廷者众多,如洪承畴、祖大寿、耿精忠等,他们为何唯独吴三桂最受诟病?
随着封建政权崩溃和文化思想解放,大众认识到历史分析需实事求是,不应流传讹言。要实现此目标,便须依赖文物文献分析问题。此时,对于历史争议人物事件的重新定义成为热潮。
曹操即经常被翻案,从乱臣贼子转变为乱世枭雄。而《三国演义》则是中国市井文化中的讨论焦点。这不仅出于戏剧性,更因美人出现的情节让故事变得更加引人入胜。
杜牧赤壁留下“铜雀春深锁二乔”,安禄山与杨贵妃的名字就足以令人心动想象边关生活的安禄山与宫中养育的杨贵妃之间可能发生的一切情感波动。
再说起吴三桂,他因为一位艺伎不惜使国家覆灭,这种故事成为满清统治阶层利用反面教材警告明末残余势力不要继续抵抗。大众因此认为吴三桂是“冲冠一怒为红颜”而忘记了他全家遭遇悲惨命运。他不仅背叛了大明,也背叛了华夏,这便是其中之一重大争议点。
公元1662年,吴三桂进兵缅甸向永历帝求救,被缅甸国王无力拒绝交出永历帝,最终在云南绞杀该君。这两次斩草除根的手段暴露出了他的狠辣程度,是另一个争议点。
最后一点,即吴三桂试图在云南建立藩府,并想成为沐家世代镇守云南,但在他杀害永历帝之后,被清朝识破并开始制裁他。在矛盾持续尖锐化后,他起兵反抗口号“驱除鞑虏,还我大明。”但这却与人们认知相悖,因为如果说驱除鞑虏大家都支持,那么讲究匡扶大明,则显得不可信任。
因此,在这么多投降者的中间,只有吴 三桂名声最臭,不仅因为自己的所作所为,也因为随后的市井文化添油加醋影响。真正表达了一句:“军人,要有骨气。”
标签: 明朝历史故事 、 明朝那些事txt免费下载 、 五代十国宋朝历史简介 、 对清朝历史的感悟 、 元朝著名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