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大猷简介与俞大猷齐名的抗倭名将免费看明朝那些事儿

俞大猷,字志辅,号虚江,是一位杰出的明代抗倭名将、军事家、武术家和诗人。他生于1503年,在1579年去世。俞大猷的生活几乎完全是在与倭寇作战中度过,他在这场战斗中取得了显著的成就,并被誉为“俞龙”,与戚继光并称为“俞龙戚虎”。

尽管他有着多次战功,但俞大猷却经常遭遇官职被免和功绩被冒领的情况,他始终保持着谦逊的心态,从不计较这些不公待遇,而是继续全力以赴地打击倭寇。

在他的军事生涯中,俞大猷创立了兵车营,并设计了一种使用兵车对付骑兵的战术。他曾任平蛮将军,被追谥为武襄。除了在军事领域以外,俞大猷还撰写了许多关于兵法、剑术等方面的著作,如《兵法发微》、《剑经》、《洗海近事》、《续武经总要》,这些作品后来被编纂成《正气堂集》。

早期,俞大猷拜师学习《易经》,得到蔡清真传,又从赵本学学习用《易》的推演来发展出自己的兵法思想。他说:“我行五体之道,以手搏敌,以足奔走,以头指挥。”即使拥有百万雄师,也能让他们协调一致如同一人之用。此外,他还是李良钦的弟子,对剑术也有所掌握。

尽管家庭贫困,但俞大猷仍然坚持自信。他父亲去世后,他放弃学业继承了家族中的世袭职务。在嘉靖十四年(1535年),他考取武举人,被任命为千户守御金门。当时,由于民众无序行为频繁而难以治理,通过教化方法引导他们遵循礼让原则,这些诉讼问题随之停止。

当蒙古军队攻略山西时,皇帝下令选拔天下勇士,其中包括俞大猷。但由于撤退命令未能及时执行,以及其他原因,最终没有机会直接参与战斗。不过,当右副都御史朱纨推荐他担任备倭都指挥时,他终于有机会展现自己的能力。在那之后的一系列征讨行动中,包括对抗安南入侵和平定新兴、恩平叛乱等事件,都展示了他的卓越才华和领导能力。

然而,不幸的是,即便取得如此巨大的胜利,也无法阻止一些官员篡改历史,将功劳归给自己或其他人。例如,在讨伐莫正中的过程中,即使范子仪最终落败,但因为形势变化而未能得到应有的认可。而且,在一次又一次面对挑战的时候,每当胜利临近,却总有人试图抢夺荣耀,使得他的努力常常不能得到应有的回报。这也反映出那个时代政治斗争激烈的情景之一:即便是一位伟大的英雄,其个人成就可能会受到政治力量影响而受损失。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