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朱棣一脉不长寿反复探究十八人之狱

为什么朱棣一脉不长寿:十八人之狱的悲剧再现

背景

南明时期,随着明朝中央政权的灭亡,原在江南地区的明朝宗室诸王纷纷建立政权,以图恢复明朝。1646年(隆武二年),唐王朱聿键政权被清军击溃,丁魁楚、瞿式耜等拥立桂王朱由榔为帝,即永历帝。在清军不断进攻下,永历政权辗转迁至贵州安隆。有大西农民军做支柱,他们的抗清势力得以发展,但农民军内部矛盾和永历政权党争日益加剧。

过程

大西军余部与永历政权谈判“联合恢剿”,企图借助正统旗号和农民起义实力,对抗清军收复失地。1652年(永历六年),孙可望将永历帝接到自己势力范围内,并改名安龙府,使其成为南明行在。然而,这也使得孙可望掌握了对永历帝的控制,无真诚拥戴之意,只是借用正统旗号建立云贵抗清基地,并可能割据称帝。

同时,大西军另一李定国是真正护卫者,他对既想称王称帝的孙可望心存不满,对于忠贞不渝支持 永历皇帝的一派抱有幻想和扶持反抗 清兵的心愿。

内部斗争

自建立以来,文安侯马吉翔等亲附孙可望,一派企图借助孙可望实力排除异己而拥戴他称王,而吴贞毓等忠贞一派则团结宫廷内外残明官员希望借助大西中部分子力量,使南明重振大明雄风。

事件败露后

为了摆脱控制,吴贞毓等密谋利用李定国北伐力量翦除孙可望及马吉翔等人的势力。但马吉翔将此事告知孙可望,最终18位朝臣承担密谋责任,被诬以“欺君误国、盗宝矫诏”罪处死。大义凛然之前,他们向北跪拜行宫完毕写下绝命诗,从容就义。史称十八人之狱。

墓葬与评价

之后,其家属百姓合葬天榜山下建祠堂,其中包括正殿东、西配殿,由 永历亲题墓碑。后来多次修缮增设,如1883年光绪九年及1939年的摩岩刻字。此事件虽历史评价多样,但十八先生慷慨赴死精神流传千古,为人们所铭记。而有人认为这是党争白热化结果,以及腐朽气息加速覆灭政治体制的一个例证。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