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明余晖下的奢安悲歌

在明朝天启元年(1621年)的九月,正值后金的威胁日益严重之际,明政府命水西、永宁二土司征兵赴辽作战。然而,在军饷军粮未发的情况下,四川巡抚徐可求对永宁宣抚司奢崇明调集的两万兵马进行了指责,并要求遣回永宁重新征调。这一决定激起了奢崇明的反抗,他率领这些老弱病残之兵攻占重庆,杀死巡抚徐可求及其他官员。

此时水西安氏首领安尧臣去世,其子安位年幼,由其寡母奢社辉(奢崇明之妹)摄事,大权掌握在她与贵州宣慰司同知安邦彦手中。随着消息传来,奢社辉和安邦彦也举起反旗,他们占领毕节、安顺、沾益等地,一时间西南地区土司纷纷响应。

天启二年(1622年),十万联军围攻贵阳,但被守将李橒坚守十月不屈,最终城中男女数万人饿死,只剩下二百人。当罗乾象收复江安并击败敌军于牛头镇后,将新都据住,以解除围困。朱燮元以胜利者姿态进驻遵义,而王三善则平定了贵阳之围。

天启三年(1623年),朱燮元再次出山为帅,将大势力转移到黔东,与鲁钦相继战死自刎。而到了崇祯元年(1628年),朱燮元被任命为总督五省军务,并亲率大军逼近陆广,用计诱敌深入,最终导致奢崇明、安邦彦阵亡。此时,只剩下水西首领安位,被挟持负险顽扰。

朱燮元因此部署四面迭攻,使得水西乏粮坐困。一百多天后,当疲惫的百姓见无望而乞降时,这场名为“阿哲起兵”的战争终于画上了句号。在这场冲突中,不仅是土地与生命被毁灭,还有一个小小的心灵世界悄然消失——那是一个曾经充满希望的小朝廷。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