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明灭亡之后大明律仍存小朝廷兴起新律也生

《大明律集解附例》,全称为《大明律》,是由开国皇帝朱元璋根据历代法律的经验和教训,详细制定而成。其编修始于朱元璋占领武昌后,至正二十五年(1365年),由左丞相李善长负责依《唐律》编修法律,并在同年底完成了145条令文和285条律文。洪武六年(1373年),刘惟谦再次修订,第二年书成,并经过三次修改,最终在三十年(1397年)五月正式颁布。

该法典共分30卷,以《名例律》为首,其中包括五刑、十恶、八议等内容,以及各类具体规定,如〈吏律〉、〈户律〉、〈礼律〉、〈兵律〉及〈刑律〉等。与前代不同,《大明律》增加了“奸党”一条,并且在量刑上对地主阶级内部诉讼较轻,对谋反、大逆等民变则严厉处理。

此外,《大明律》的刑罚体系源自《唐 luật》,以笞、杖、徒、流死为五刑,并有其他如斩绞充军枷号刺字凌迟枭首戮尸等。在南明及明郑时期,大明法典仍然运行,其对近代中国的影响深远,即顺治三年(1646年)颁行的大清法律实际上是对它的修订本。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