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三大案文化底蕴中的奇石秘藏(图)

近年来,“文玩”一词在艺术品拍卖市场频繁出现,但人们对于“文玩”的定义和认知仍存在诸多模糊之处。有的网上售物竟然将核桃、手串等民俗玩物冠名为“文玩”,这引发了广泛的讨论与争议。

真正意义上的“文玩”应具备三个主要特征:专用性、实用性和艺术性。首先,必须是文人书画时的专用物品;其次,它们必须具有真实的使用功能;第三,它们还应该具备令人欣赏和诱人把玩的魅力。

根据这些特征,我们可以得出几个结论:一是不具备书画文具功能的物品不能称之为“文玩”;二、缺乏艺术性的被视作工具使用的文具同样不属于“文玩”范畴;三,只有那些符合上述条件且受到文人的喜爱并被视作艺术品的人类创造才能称之为“文玩”。

历史上,“文房四宝”(毛笔、墨水、纸张和砚石)是发展成为各式各样的书画用品系列。《古今笔记》中提到,明代出版的一本名叫《笔乘》的书里就列出了超过百种不同类型的手写工具。而且,这些工具往往能够细分成更小型化或更精致化版本,如不同的毛笔大小,以及不同的砚子的形状。

选择材料时,“文玩”的制作者并不追求奢华,而是擅长采集自然界中的竹子、木材、石头以及瓷器等,以此来创造出独特而美观的作品。从构思设计到最终呈现出的形式,每一件作品都展现出了不同的风格,有奇思妙想,有自然流畅,有极致精湛也有简约高雅。

在题材方面,“文人”的世界常常以梅花兰竹菊四君子为主题,并且经常会描绘竹子的各种姿态,即所谓七竹贤。在众多珍贵作品中,宋代汝窑三足洗无疑是一件非常值得珍藏的大师级别工艺品。而历代大师如朱三松与顾二娘,他们对待这种工艺的心血浓厚也让后世难忘。

关于“文化底蕴”,即使是在皇帝面前,一位名叫米芾的大师也曾拒绝接受官职,而只希望得到一块好砚。这背后的故事深刻地表达了一个事实:当我们谈论到“文化底蕴”,我们其实是在探讨的是一种精神追求,而不是仅仅看重其市场价值或功利意义。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应当保持对传统文化遗产的一种尊重与理解,不要让它们沦落成为简单商品化的一个环节。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