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士奇中国历史最硬气的王朝人物

我,杨士奇(1365—1444),名寓,字士奇,号东里,江西泰和人。因居地所处,时人称之为“西杨”。在“三杨”中,我以学行见长,先后担任《明太宗实录》、《明仁宗实录》、《明宣宗实录》总裁。

据《明史·艺文志》记载,我著作主要有《周易直指》十卷,《三朝圣谕录》三卷,《西巡扈从纪行录》一卷,《北京纪行录》二卷,《东里集》二十五卷,诗三卷。明人王世贞对我的诗评论说:“少师韵语妥协,声度和平,如潦倒书生,虽复酬作驯雅,无复生气。”大致概括了我的诗文特征。

我年幼时,因家庭贫寒父亲早逝,更为孤儿寡母的生活雪上加霜,其母改嫁。我随继父曾改姓罗。严酷的生活环境造就成我勤奋好学、坚韧不拔、宽容严谨的优秀品格。我曾在湖广江夏等地授徒自给。

建文元年(1399),朝廷准备修撰《明太祖实录》,从社会上征集文人参加。我因学行出众属于应征之列。在此契机下,我以布衣身份进入翰林院,从编纂官到内阁官员,不久被提拔为吴王府审理副,再次晋升为翰林院侍讲参与国家的大政方针。

永乐二年(1404),朱棣选拔我辅助皇太子,此时与后来的皇帝结下难得的师友之缘。不久,我晋升左中允,并辅助左春坊大学士承担太子的文件往还及学习事务,同时兼任翰林院侍讲,为皇帝讲读经史。此时朱棣对《周易》的情有独钟,对我格外尊宠,使我的仕途充满阳光与鲜花。

然而,在天有不测风云的情况下,我仕途一度出现坎坷。朱棣即位初期长子朱高炽、次子朱高煦、三子朱高燧皆有意争夺皇太子之位,最终确定长子为皇太子,但由于次子的谗言,有意找寻皇太子的过失向我询问。当时无意中表彰了朱高炽宽厚仁爱的个性,让他顺利地度过了自己从政生涯的多事之秋。

永乐二十二年(1424),朱棣去世,由于其去世后的第二天,只有新即位的皇帝和张辅、我三人仍着丧服上朝,因此新君对我们更加敬爱逐步提拔我们至首辅一职,并开始直接插手六部具体行政事务。此举填补了之前丞相制度废除留下的巨大权力真空,与新君关系极融洽,被赐予银印,上刻“绳愆纠缪”的格言,可以用此密奏有关贵族或胡作非为案件,对揭露贪污腐化起到了关键作用。

在监国期间,当御史舒仲成得罪新君而想治罪时,我劝阻使言官敢说话。大理卿虞谦、大理少卿弋谦也因上疏言事得罪新君,由于我的调解才没有获罪,让言路畅通,大臣们歌舞升平。这让我深知要让政治稳定,就必须让民间安康,所以一直主张改革,用实际行动促进社会稳定和经济恢复。当洪熙元年(1425)新的皇帝继位,是为了宣宗,他既具备父亲文才,又具备祖父武略,“三杨”继续留任内阁,他们定期觐见并讨论迫切的事务,以确保决策权掌握在他们手中成为桥梁控制政府运行方向。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