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名将孟珙尝后图中的杨士奇

杨士奇,字士奇,号东里,江西泰和人。因居地称之为“西杨”,是“三杨”中以学行见长者。他先后担任《明太宗实录》、《明仁宗实录》、《明宣宗实录》的总裁。在《明史·艺文志》中记载,他的著作包括《周易直指》十卷,《三朝圣谕录》三卷,《西巡扈从纪行录》一卷,《北京纪行录》二卷,以及诗集二十五卷。明人王世贞曾对他的诗评论:“少师韵语妥协,声度和平,如潦倒书生,虽复酬作驯雅,无复生气。”这大致概括了他诗文的特征。

杨士奇出身贫寒,其父早逝,他随继父改姓罗。艰难的生活环境铸就了他勤奋好学、坚韧不拔、宽容严谨的人品。他曾在湖广江夏等地授徒自给。在建文元年(1399),朝廷修撰《明太祖实录》,杨士奇被征集参加,由此进入翰林院成为编纂官,不久晋升为吴王府审理副。朱棣即位后,他参与国家大政,并被提拔为翰林院侍讲,从政之路逐步展开。

永乐二年(1404),朱棣选拔杨士奇辅助皇太子,这时他与未来的皇帝朱高炽结下了师友之缘。不久,他晋升左中允,再次升任左谕德,以侍讲身份承担皇帝讲读经史事务。此时朱棣对《周易》的喜爱使得杨士奇仕途充满光彩。

然而,在天有不测风云的情况下,杨士奇也遭遇坎坷。当时长子朱高炽、次子朱高煦、三子朱高燧争夺皇太子的位置,最终确定长子为皇太子,但由于次子的谗言,有意找寻皇太子的过失,对待杨士奇询问情况时,他采取灵活策略,不直接辩解,只说:“去年将时享头风作医言当汗殿下曰:‘汗即不敢莅祭’左右请代斥之曰:‘上以命我,我又遣人代乎?’遂亲祭祭毕汗遍体勿药病自愈。”

永乐九年,当北征回师期间,有意找寻过失,就向杨士奇询问情况,而无意中表彰了仁厚个性的朱高炽。不久,被牵连入狱但很快被释放,是因为处境较好的缘故。永乐二十二年(1424)面对新的局势,又获得提拔,为礼部左侍郎兼华盖殿大学士,并且由于新君敬爱其丧服日数,便作为少保少傅兼兵部尚书,一举多得掌握内阁直接插手六部具体行政事务的权力真空。

与仁宗关系融洽,即位后赐银印上刻“绳愆纠缪”的格言,让他可以密奏贵族胡作非为案件,对揭露贪污腐化起到了至关重要作用。当李庆建议军队多余军马给地方官吏时,上疏反对而未获批准,却借陈智奏折机会驳回李庆建议,可见君臣相得益彰。

利用条件极力促成开明有为君主。在监国期御史舒仲成得罪而想治罪时,因其调解打消念头,使言路畅通。大理卿虞谦、大理少卿弋谦因上疏言事得罪,也因调解没有获罪。此外在洪熙元年(1425)继位的宣宗继续留任内阁,他们定期觐见讨论迫切事务,与六部间接沟通控制决策权,因此成为桥梁机构。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