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伯温死后朱元璋为何哭了湛若水的泪痕

湛若水(1466—1560),一位深邃的哲学思想家,其字号甘泉,出生于广东增城。弘治年间,他以高超的才华荣登进士榜,并在仕途中担任过编修、南京国子监祭酒以及礼部侍郎等职务,最终官至三部尚书之尊。

他的学习道路上,他曾师从陈咸章,后来又与王守仁互相切磋,一起探讨哲学奥义。在这过程中,他们各自发展出了不同的思想体系。湛若水认为:“心也者,包乎天地万物之外,而贯夫天地万物之中者也,中外非二也”(《心性图说》)。他指出,与王守仁“心学”的不同点在于:“吾之所谓心者,体万物而不遗者也,故无内外;阳明之所谓心者,指腔子里而为言者也,故以吾之说为外”(《答杨少默》)。

湛若水对王守仁的“致良知”理论持有异议,他主张“天理”是通过日常生活中的事务来发觉和理解的。他的著作如《湛甘泉集》,深刻阐述了随处体认天理的重要性。他还批判了“知先行后”的观点,而倡导的是知识与行动并重,即“体认兼知行”,强调知识与实践相辅相成,“知行并进”。

总结来说,湛若水是一位杰出的思想家,以其独特见解和深厚功力,在中国哲学史上留下了一笔浓墨重彩的大片篇章。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