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杀戮功臣汤和幸免图

朱元璋当了皇帝便大杀功臣,功臣几乎被他杀绝,惟独有个信国公汤和活了下来,其原因何在?本文将探讨汤和如何幸免于难,并分析其自保的机智与谨慎。

朱元璋大杀功臣的理由很简单,无论是先立的太子朱标,或是后来立的太孙朱允炆,都为人仁厚,性格偏软。因此,在自己之前,想方设法把那些旧臣杀掉,以为子孙后代的江山永固铺平道路,防止再出来个陈桥兵变的赵匡胤。

有一次,太子朱标进谏说:“陛下您杀大臣kill得太多,恐怕会伤了君臣间的和气。”朱元璋听了以后不说话,沉默很久。第二天,朱元璋把太子叫来,将一根荆棘扔在地上,说:“这根荆棘你拿不起来,我替你将刺磨干净了,不难吧?现在我所杀的人,都是我认为可能威胁到你做皇帝的人,我把他们除了,是在为你造莫大的福啊!”

汤和原本也属“荆棘上的刺”,但因他的机警和自律,他能急流勇退,不贪恋权势,所以保全了自己及家人。他对朱元璋有拥戴之功,对于关键时刻承认并支持他成为了老上司,这份功劳,一直让朱元璋记在心上。

他不争功能以平常心对待不公待遇。在封赏军事人物时,只封他为侯,而其他同等条件的人都封为公爵位。他却很谨慎,从不发牢骚,不怨天尤人,还能继续兢兢业业地伺候皇上,并及时向皇上作出诚恳而深刻的自我检讨,这才被宽恕几年后又进封为信国公。

汤和识相知趣,与其等着“杯酒释兵权”,更主动急流勇退。在众多高级将领中第一个自请解除军权,“希望回故乡,为容棺之墟,以待骸骨。” 俊伟悦意,大悦。立马拨款给汤和,让他衣锦还乡,再也不提前朝廷事务,只享受生活,从未结交地方官或乡绅,更不会谈国家大事,也从未结交过地方官或乡绅,不谈国家大事,让人们感觉到了无忧无虑、安然度日的一种生活状态。

就这样,他令人难以置信地活到了洪武二十八年,以七十岁高龄逝世,是明初少有的几个能善终老臣之一,被追封东瓯王、谥襄武,可谓备极哀荣。可见,《明史》里说的“沉敏多智数”绝非溢美之词,也正因为如此,他成了个历史奇迹中的“异数”。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