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封建社会中,历朝皇帝对待功臣的态度往往是猜忌和残酷。明代开国皇帝朱元璋更是以杀戮为手段,以防止将来出现陈桥兵变或其他威胁。他的这种做法,在当时的背景下,似乎也有一定的合理性。
朱元璋大杀功臣的原因之一,是为了确保自己死后江山不易被篡夺。他先立太子朱标,再改立太孙朱允炆,但无论哪位继承人,都因其仁厚而被认为可能会宽宥旧臣,这让朱元璋心存忧虑。在这样的情况下,他决定提前解决问题,将那些曾经与他并肩作战、有权势的人一网打尽。
然而,汤和这个信国公却意外幸免于难。这其中,有着深刻的历史原因和个人品质。汤和早年与朱元璋一起在郭子兴麾下效力,其资历比朱元璋还要老。而在关键时刻,他率先承认了朱元璋的领导地位,为此功劳,朱元璋一直视之为忠诚之士。
汤和不争功、能以平常心对待不公待遇,这种谨慎守节的手段,也得到了皇上的赏识。当时许多同等条件的人都封为公,而汤和只被封侯。但他从未发过牢骚,只是继续努力工作,并及时向皇上表达诚恳自我检讨,最终得以进封信国公。
汤和识相知趣,与其等待“杯酒释兵权”,不如主动解除军权。在众多高级将领中,他第一个自请解除军权,并表示愿意归故乡安居。这一举措赢得了皇上的喜爱,不仅拨款给他造房,还让他衣锦还乡回家后,低调做人,从不结交地方官员或乡绅,更是不谈国家大事,只享受生活,让人难以发现他的真正身份。
正因为如此,他能够顺利地活到七十岁才去世,是明初少有的几个能善终的老臣,最终追封东瓯王谥襄武,可谓备极哀荣。尽管《明史》称赞汤和“沉敏多智数”,但这并不妨碍我们认识到,他是一位机警且有远见卓识的人物,也是那个时代的一个奇迹人物。
标签: 推荐明朝那些事这本书 、 明朝那些事儿免费收听评书网 、 历史为什么不愿意承认晋朝 、 清朝的历代帝王 、 大明风华中的其木格被谁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