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吴四英杰是指在东汉末期及三国早期的孙吴重要大臣,分别为周瑜、陆逊、鲁肃、吕蒙。他们皆是吴大帝孙权的心腹近臣和孙吴政权的股肱之臣,先后为孙吴政权的建立立下了功勋大业。
四人并提的说法最早出自陆机的《辩亡论》,陆机《辩亡论》:周瑜、陆公、鲁肃、吕蒙之畴入为腹心,出作股肱。《容斋随笔》中把他们概括为“东吴四英杰”。
小说《三国演义》中,周瑜、鲁肃、吕蒙、陆逊先后被拜为吴国大都督,因此也产生了将“四英杰”称呼为“四大都督”的说法。
周瑜
周瑜,字公瑾,庐江郡舒县(今安徽省庐江县西南)人。官至偏将军、南郡太守。
周瑜少与孙策交好,其弟孙权继任后,周瑜与长史张昭共掌众事。公元208年(建安十三年),周瑜在赤壁大败曹军,由此奠定了三分天下的基础。公元209年(建安十四年)领南郡太守。公元210年(建安十五年)病逝,年36岁。
正史上周瑜“性度恢廓”“实奇才也”,孙权称赞周瑜有“王佐之资,范成大誉之为“世间豪杰英雄士、江左风流美丈夫”。宋徽宗时追尊其为平虏伯。位列唐武庙六十四将、宋武庙七十二将之一。
鲁肃
鲁肃,字子敬,临淮郡东城县(今安徽定远)人,官至汉昌太守、横江将军。
鲁肃出生于一士族家庭。幼年丧父,由祖母抚养长大。他体貌魁伟,性格豪爽,喜读书、好骑射。东汉末年,他眼见朝廷昏庸,官吏,社会动荡,常召集乡里青少年练兵习武。他还仗义疏财,深得乡人敬慕。当时,周瑜为居巢长,因缺粮向鲁肃求助,鲁肃将一仓三千斛粮食慷慨赠给周瑜。从此,二人结为好友,共谋大事。
鲁肃受孙权招揽为宾客,提出鼎足江东的战略规划,曹操率大军南下时。鲁肃与周瑜力排众议,坚决主战。周瑜逝世后,孙权令鲁肃代周瑜职务领兵四千人,随从孙权破皖城后,守陆口。曾与关羽各带单刀赴会索取荆州。建安二十二年,鲁肃去世,终年46岁。
吕蒙
吕蒙,字子明,汝南富陂(今安徽阜南吕家岗)人,官至虎威将军、南郡太守,封孱陵侯。
少年时依附姊夫邓当,随孙策为将。累封别部司马。孙权统事后从破黄祖作先登,封横野中郎将。从围曹仁于南郡,破朱光于皖城,累功拜庐江太守。在逍遥津之战中奋勇抵抗张辽军追袭,并于濡须数御魏军,鲁肃去世后,代守陆口,白衣渡江击败蜀汉名将关羽,为孙吴夺得了荆州,后来病逝,享年42岁。
吕蒙发愤勤学的事迹,成为中国古代将勤补拙、笃志力学的代表,相关典故“士别三日”、“刮目相待”、“吴下阿蒙”等。
陆逊
陆逊,本名陆议,字伯言,吴郡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官至丞相、荆州牧、右都护,江陵侯。谥曰昭侯。
早年即入孙权幕府。与山越作战十余年。章武二年(222年),孙权任命陆逊为大都督,陆逊在夷陵击败了刘备,一举成名,负责主持吴蜀外交相关事宜。黄武七年(228)年陆逊后又取得对魏石亭之战的胜利,孙吴建国后被拜为上大将军。陆逊主持吴政十余年,赤乌七年(244年)为丞相,次年去世。终年63岁。
陆逊跟随孙权四十余年,统领吴政二十余年。其为人深谋远虑,忠诚耿直。一生出将入相,被赞为”社稷之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