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述先(1934一 ),笔名言衍,祖籍江西吉安,1934年生于上海市。中国现代学者,被部分学者认为是现代新儒家的第三代代表人物之--。 刘述先于1949年经广州到,先读中学,后入大学哲学系,师从方东美,毕业后到东海大学任教。1964牛赴美国伊利诺斯大学攻读,1966年伙博士学位。以后往来于伊利诺斯大学和东海大学,任副教授、教授。现任香港中文大学哲学系讲座教授。 刘述先对西方哲学有相当深入的了解,此不具论。就他对儒学的研究而言,其父亲刘静窗与熊十力关系甚密,由于家学的影响,刘述先亦颇受熊十力唐君毅、牟宗三、徐复观等当代新儒家的影响。但他既不认为自已是新儒家,也不反对别人说他是新儒家,他说:重要的不是名词,而是实质。儒家的传统是,孔孟认为人有内在的泉源,进一步发挥为社会伦理的网络,这是儒家思想的精华。如果你认为这种思想是新儒家,那么我就是新儒家。……我自已不反对被称为新儒家,但有许多想法与传统思想有极大距离“(《与海》)刘述先主张维持儒家的理想,尽力阐述孔子思想的的现代意义。认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许多东西确实已不适用于今天的现实,会所表现出的抱残守缺阻碍时代的进步,但儒家有其真精神,那些只守着儒家外在躯壳而丢弃内在真精神的人,不是真儒者而是儒家的罪人。儒学最中心的本质就是“内在仁心的亲切体证”,他把孔子的“仁”解释为普遍的同情心,根据朱熹以“生”释仁的思想,把仁视为创造、刚健、不断开拓的精神力量。刘先认为,儒家的生命哲学与生命情调,是一种真正的开敞的生命观,与抱残守缺的闭锁心灵截然不同,从长远的眼光来看,儒家的生命哲学与生命情调,将在中国文化的发展上成为一个重要的支柱,甚至在世界的哲学里也是如此。为了用现代方式来阐述儒学的价值,刘述先借用西方哲学的“超越性”、“内在性”的要领范畴来分析儒家的“天人合一”理论,以表达他关于人的内在生生不息的精神生命源泉的思想。 刘述先的著作主要有:《中国哲学与现代化》、《朱子哲学思想的发展与完成》、《文化与哲学的探索》、《生命情调的抉择》、《黄宗羲心学的定位》、《中西哲学论文集》、《语意学与真理》、《文学欣赏的灵魂》、《新时代哲学的信念与方法》等等。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