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梅戏之魂徐代泉这位音乐工作者如同黄梅戏发源地的守护者传承着那份浓郁的文化遗产

徐代泉,黄梅戏的守护者,就如同黄梅戏发源地的守望者,深深地扎根于这片土地上。他的家乡曾经是庐剧的热土,他在那儿成长起来,耳濡目染着庐剧音乐的韵味。在1958年,他凭借出色的二胡技艺进入了安徽省艺校,那里他学习了三年庐剧音乐,并学会了作曲。他自称对庐剧有着浓厚的情感和深刻的理解,即便当时期内他所在班级中的其他四个人都选择放弃,而他却坚持不懈。

然而,当学校决定撤销庐剧专业时,徐代泉被留校担任教学工作,这让他感到困惑和失望。但学校领导给出的理由——要为庐剧留下一颗种子——让他心服口服。尽管这颗种子没有机会开花结果,但30多年的时间里,它仍然在心中萌芽。

随后,徐代泉转而投身于黄梅戏,在那里找到了自己的舞台。他采用了一种独特的手法,与黄梅戏表演班一起上唱腔课,从而迅速掌握了这个新的艺术形式。他的努力使得艺术院校的大部分黄梅戏教学曲目都由他创作。

对于从事戏曲音乐的人来说,无论是在创作还是生活上,都充满挑战与艰辛。他们往往需要忍受贫困与孤独,但正因为如此,他们也更珍惜每一次成功。徐代泉就是这样一个人,他全身心投入到自己的工作中,对待每一首歌曲都像生自己一样爱惜。

徐代泉的一生分三方面:教学、创作和研究。他既是中国戏曲学院客座教授,也是电视剧和舞台劇音乐人的代表人物。此外,他还参与编纂了一部关于《中国戲曲音樂集成·安徽卷》的国家重点科研项目,并获得“编纂成果二等奖”。

作为一个65岁高龄的老人,虽然已经退休,但徐代泉依然活跃于学术界,不断传承并推动 黄梅戲这一古老艺术形式向前发展。在文化大潮中,如同那股清风拂过田野,将陈旧沉睡的心灵唤醒,让它焕发出新的光彩。而在历史长河中,如同那道闪电划破夜空,为世间增添一抹色彩,让我们永远铭记那些勇敢追梦的人们。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