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道您忘记了历史资料八下重点中的行将就木的典故吗

行将就木的故事背后隐藏着怎样的历史呢?让我们一起探索这个成语的由来和它所蕴含的深意吧!

行将就木,意味着生命即将结束,正如棺材即将装满尸体。这个成语出自《左传·僖公二十三年》。

重耳是春秋时期晋国的太子,他在位期间被称为晋文公。在他年轻的时候,由于他的父亲晋献公宠爱了妃子骊姬,所以骊姬想要立她生的儿子奚齐为太子。为了达到目的,她不断设下陷阱,并且多次诽谤重耳和他的兄弟们,最终导致申生去世,重耳和夷吾不得不逃离国境。

重耳带着一群忠心耿耿的人才流亡到狄国,在那里他们生活了十二年。这段时间里,晋献公去世了,而奚齐也因为大臣里克的刺杀而死。在夷吾成为新任君主,即惠公之后,他害怕重耳返回夺取自己的位置,因此派人暗杀他。

这又一次迫使重耳踏上逃亡之路。当他准备离开时,他对季隗说:“我会在二十五年后回来,如果那时候我还没回来,你可以再嫁。”季隗哭着回答说:“我今年已经二十五岁了,再过二十五年,我就会是五十岁,这个年龄快要‘行将就木’了,还能嫁吗?请允许我等你。”尽管如此,季隗还是选择等待她的丈夫。

最终,在经历无数磨难后,重耳成功回到晋国,并成为了一位伟大的领袖——文公。这段故事中的“行将就木”用来形容人的生命已近尽头,即将进入死亡阶段。

除了字面意思,“行将就木”还有其他什么含义呢?

【举例造句】:老夫虽然身体衰弱,但依旧坚持工作,不愿早早地“行将就木”。

【拼音代码】:xjjm

【近义词】:枯萎、气绝

【反义词】:旺盛、充沛

【灯谜】:桅杆;桨叶

【用法】:作为谓语或定语,用以形容生命力衰弱,将要结束。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