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历史资料四年级上册中你知道吗行将就木的典故背后隐藏着怎样的故事

行将就木的故事背后隐藏着怎样的历史呢?让我们一起探索这个成语的由来和它所蕴含的深刻意义。

行将就木,意味着生命即将结束,正如棺材即将装满尸体。这个成语出自《左传·僖公二十三年》中的一个悲剧故事。

重耳是春秋时期晋国献公的大儿子,由于父亲宠爱妃子骊姬,骊姬想要立自己生的儿子奚齐为太子,因此她不断地策划陷害太子的申生和重耳、夷吾。在申生的死后,重耳和夷吾先后逃离了国内流亡在外。

重耳带着一群忠心耿耿的臣下前往狄国,在那里生活了十二年。他在狄国期间,与俘虏来的两个姑娘叔隗和季隗结婚,有了两个孩子。然而,他并未忘记家乡,最终返回晋国,并成为了一代伟大的君主——晋文公。

在离开狄国之前,重耳向季隗许诺,如果他不在二十五岁的时候回来,那么她可以改嫁。但是当时季隗已经二十五岁,她表示愿意等待丈夫无论多久,因为她认为自己如果再过二十五年,即便到了五十岁,也还没有到“行将就木”的年龄,所以决定始终等待丈夫回归。这段情感深厚的情谊,让人感受到了他们之间坚强而纯真的爱情。

"行将就木"这四个字,不仅仅代表人的生命边缘,更是一种对生命珍贵与有限性的提醒。它提醒我们要珍惜现在,每一次相逢每一次告别都可能是永远的离别,而时间总是在悄然流逝中消磨掉我们的青春与健康。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