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交替,女真族取代汉族的统治,是中国封建王朝更迭中一段特殊的篇章。这种民族间的权力交接,不仅死亡和破坏远超其他时代,更引发了大量文人士大夫选择自尽殉国,以维护自己的气节。今天,我们以56个民族为一家人,但在那个时代并非如此,因此那些敢于殉国者,值得我们后世尊敬。
有的人因其崇高气节而宁愿赴死,有的人则因恐惧而低头臣服。东林党领袖钱谦益便是这样一个人,他在历史上评价很低,因为他表现出两面性、反复无常。在明朝,他曾任礼部侍郎,但因为与温体仁争权失败,被贬官。他依附于南京弘光政权中的马士英,并担任礼部尚书。
当清军南下,威胁到南京时,面对如此大的危机,其妻柳如是劝钱谦益与她一起投水殉国。但柳如是却被阻止,她甚至准备沉入池塘,而钱谦益却选择了另一种道路。当清顺治二年五月十五日,他率领群臣向多铎投降,并接受剃头令,而不是像许多百姓那样抵抗。
《恸余杂记》中记载了一个关于钱谦益的故事,当多铎下令剃头时,钱谦益声称自己头皮痒,便出去“找篦子”,然后回来剃掉头发留着鞭子。这让当时诗人写诗讽刺他:“ 钱公出处好胸襟,山斗才名天下闻。 国破从新朝北阙,官高依旧老东林。”
尽管有很多人降清,但为什么只有钱谦益受到特别低估呢?这是因为在降清之后,他又暗地里诋毁清王朝,并组织反叛活动,这样的行为让他在明遗臣和忠于明知识分子的眼中评价不高,同时也被清王朝所贬低,最终成为两端都不是人的存在。
不管是在降清还是抗击 清,都可以看出钱谦益的一生充满了两面的行为。在生命晚期,他活到了83岁,在康熙三年寿终正寝。而后乾隆年间编撰《贰臣传》,将他的名字列入其中,与洪承畴等人的区别对待。
标签: 元朝历史最值得借鉴的是什么 、 宋代大事件年表 、 汉朝29位 列表 、 元朝历史属于中国吗 、 明朝国姓为什么姓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