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纪念在中西文化交流中作出巨大贡献的利玛窦,意大利马尔凯大区政府和中国文物交流中心合作,在2月至7月期间举办了“利玛窦—明末中西科技文化交流使者”展览。这次巡回展览首先在北京、上海、南京三地展示,以庆祝利玛窦逝世400周年。展览期间,共有113件(组)文物由中意两国的博物馆和图书收藏机构共同提供。
利玛窦(1552-1610),号西泰,是第一个将自己名字从拉丁化改为中文化的人。他于1578年离开里斯本,经过四年的航行后来到澳门,并最终进入中国。在他留下的足迹上,他不仅带来了科学与艺术,还留下了一扇“功德之门”,开启了西方知识对中国的渗透。
在他的旅途中,利玛窦以非凡的智慧和毅力建立起这扇门,用的是信仰、友爱,以及欧洲数学、天文学、地理学等领域的知识。他还利用超人的记忆力,将大量信息记住,从而进行研究。他的记忆技巧甚至被当时的人称赞,让他们惊叹不已。
为了纪念这一伟大的人物,本次展览就像一座有形的“记忆之宫”,分为12个房间,每个房间都以利玛窦生平中的不同阶段命名。在这些房间里,我们可以找到各种能唤起昔日记忆的文物。借助这些珍贵的事物,我们能够体验到那个时代人们生活的情景,以及他们如何通过科技与文化实现交流。
第一、二、三个房间展示了故乡、新生以及辉煌,“无用之物”的一幅宽2.5米的大画面《马切拉塔全景》让我们看到了利玛窦的家乡,那是一个充满生命力的村庄,有着白色的城墙红顶白房子错落其间,不远处是郊外悠闲自得的人们,这一切都显得那么宁静又美丽。而这个地方正是他成长的地方,也是他开始探索世界的大舞台。
标签: 元朝历史最值得借鉴的是什么 、 唐朝 顺序一览表 、 一口气隋朝历史 、 两晋南北朝的更替图表 、 元朝是怎么灭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