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算大一统的王朝吗钱谦益人物结局历史上为何评价低落

在那遥远的明清交替之际,历史书页上刻下了一段特殊的篇章。不是民族内王权的转换,而是汉族被女真族取代的故事。这种独特性使得明清更迭显得格外残酷,那时不仅士兵死于战场,更有文武大臣、士族知识分子选择以气节自尽,以示忠诚。在今天,我们习惯于说56个民族是一家人,但当时却并非如此,所以那些敢于殉国者,值得后人敬仰。

有的人以高洁气节迎接死亡,有的人则因畏生而低头投降。其中就有一位东林党领袖钱谦益,他的事迹至今仍然备受争议。钱谦益出身苏州府常熟县鹿苑奚浦,是明朝万历三十八年的探花出身。他曾官至礼部侍郎,因与温体仁斗智斗勇失利,被贬为民,也成为了东林党的一员。在南京,马士英拥立福王建立弘光政权,钱谦益成了礼部尚书。但当弘光政权建立不久,清军南下临近,其妻柳如是劝他一同投水殉国,可谓忠贞无二。而柳如是,这位美丽妓女,却因为嫁给比她大36岁的钱谜益而被世人所知。

然而,在面对生命危机时,钱谦益选择了另一种道路。他没有跟随妻子一起赴死,而是在水塘边试着脚尖沾湿,然后回应:“水太冷,不好下。”这意味着他宁愿活下去,而不是像妻子那样为国捐躯。当清顺治二年5月15日,他率领群臣向多铎投降,并在多铎占领南京后接受剃发令。这一举动引起了人们强烈的情绪反应,当时许多百姓再次抵抗这一命令。

《恸余杂记》中记载了一个关于他的故事:当多铎宣布剃发令,钱谦益借口头皮痒痛,说自己去找篦子整理发型,却反手剃去了头发,只留下鞭子。这件事让诗人们讽刺道:“山斗才名天下闻,但国破从新朝北阙,即依旧老东林。”

尽管有人也降清,但为什么只有钱谦益遭到特别低下的评价呢?这主要因为他虽然降清,但是还在背后诋毁清王朝,并且组织反叛活动,这种两面派行为让他在明遗臣和忠于明的知识分子中备受轻视。在清王朝中,他也是备受贬低,最终成为两端都不可靠的人物。无论是降敌还是抗敌,都不能逃脱他的双重身份。直到康熙三年,他以83岁高龄寿终正寝。而乾隆年间编纂《贰臣传》,将他列入乙编,与洪承畴等人的态度区别开来。这段复杂而又曲折的人生,使得他的名字成为历史上的一个争议点。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