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云王珮瑜京剧票友之风华如织

出生于书香门第,其祖父程颂万,号十发居士,以诗词、书画、篆刻著称,曾任湖南岳麓书院学堂监督。程之高中毕业后考入复旦经济系,并在校期间参与演出,为其成为专业演员打下基础。

1945年1月1日,程之辍学正式下海演话剧,加盟苦干剧团,与黄佐临先生等名导师合作,从此踏上了他毕生为之奋斗的演艺生涯。在文华影业公司拍摄《假凤虚凰》后,他又拍摄了《夜店》、《腐蚀》等十几部影片,并获得1956年的优秀表演奖银质奖章。

1967年7月,被勒令留厂察看参加所谓“”,一关就是十个月。1969年,在“五七”干校劳动四年后,被列为第一批回厂参加工作的人员之一。1973年,他参与了影片《难忘的战斗》的拍摄,并在上影演员剧团公演话剧《春苗》,扮演重要角色“杜院长”。

1976年粉碎“”以后,厂复查小组让程之一张“肃清流毒、恢复名誉、推翻一切不实之词”的证书上签了名,从此拨开乌云见青天。他激动之余,把这看成是“第二次解放”,并决定用加倍的努力补偿过去蒙受的损失。

1980年代至1990年代中期,程之一共参拍电视剧约百余部,如《子夜》、《邮缘》、《开枪,为他送行》、《愁眉笑脸》、《风流局长》等八十余部;同时,他还主持上海电视台国际部《上海滩》,介绍上海的风土人情,使海内外人士更进一步了解上海的今昔。

1994年底至2000年代初期,程之一共参拍电影和电视作品近百部,其中包括八十多部影视作品。此外,他还参与编导工作,如改编、导演、主 演两集电视剧《名优之死》,以及京剧电视艺术片《李逵探母》的导演工作。

通过这些事迹,我们可以看到曲云王珮瑜(程之)作为一位多才多艺的人物,在他的从艺五十年的岁月里,不仅在京剧票友领域有着卓越的地位,更是在电影与电视界留下了深远影响的一代巨匠。在他的身上,可以感受到一种对艺术追求极致纯净的情怀,以及无论身处何种环境,都能以坚韧不拔的心态不断创作和进步的精神。这正是他成为大家传说中的传奇人物的一个重要原因。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