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东城的一家网红咖啡馆里,中国天眼首席科学家李菂率领的科研团队围坐在笔记本电脑旁,热烈讨论着快速射电暴的高时间分辨率探测。这群常在咖啡馆进行“头脑风暴”的人,他们是如何成为全球望得最远的“科学天团”呢?
作为世界上最大、最灵敏的单口径射电望远镜,中国天眼(FAST)不仅是“大国重器”,而且正通过一系列重要进展让自己逐渐走入公众视野。从追赶到超越,一次尝试——这正是FAST取得的一切。
FAST提高了公众对天文的关注度,但它目前还没有直接影响普通人的生活。不过,它为验证很多科学规律提供了强大的工具。在引力理论、星系演化、恒星乃至物质和生命起源等领域,都有着突破性的科研潜力。
李菂说:“我们所做的事,不光是领先世界,而且要领先历史。”他们正在做的事情,是人类迄今为止尚未尝试过的事情,也才是值得去做的事情。
2021年,FAST首次测量到了中性氢窄线自吸收塞曼效应,这对于解决恒星形成三大经典问题之一——磁通量问题——提供了重要证据。这样的成果被国际学术期刊《自然》以封面文章形式发表,让这个结果变得更加显赫。
好奇心驱动科研前沿探索,对于压力、挫折和迷茫都是一种缓解。而专注与勤奋,则决定了是否能取得突破性成果。李菂和他的团队,每天思考科学问题,无论工作多累,都不会放弃思考。他说:“人生的最终结果是分离,我们总要为这个世界留下点什么。”
为了调动大家好奇心,李菂会定期带领团队成员到不同的网红咖啡馆进行“头脑风暴”。这些活动既轻松愉快,又促使大家回去后深入研究新发现。牛晨辉说:“会提出各种想法,我们很多时候会跟不上节奏,这也就促使大家回去后赶紧去查资料、读文章。”
在2022年9月27日开幕的“奋进新时代”主题成就展,“天眼观苍穹”互动展项前始终排着长队。参观者可以通过耳机聆听来自宇宙深处的声音,这些声音像潺潺雨声、汽船鸣笛或心脏跳动,使人们感受到宇宙奥秘背后的神秘与美丽。
处理来自FAST观测到的数据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但也是一个展示专业能力和创造力的过程。“我们主要的工作,就是处理FAST观测到的数据。”牛晨辩说,“科研工作常态,其实很枯燥,所以,在探索未知时,要想办法把科学做得有趣。”
除了专业技术,还有文化修养也是这一团队成功的一个关键因素。在休息的时候,他们喜欢骑自行车游览北京市内各文化名人的故居,如鲁迅旧居等。“骑行过程中,大家既放松了头脑,也提高了审美水平。”王培说,“这种无目的性的游走,有时候也能激发新的想法。”
经过3年的运行,FAST已催生100多篇高水平学术论文,其中涉及快速射电暴这一前沿领域。这其中包括了一例持续活跃的重复快速射电暴FRB20190520B,该成果被《自然》杂志发表,为人类知识边界又推进了一步。
标签: 明朝16位 在位时间列表 、 中国历朝历代时间表 、 中国有段历史不见了 、 一代女皇武则天金佩珊 、 明朝第17位帝王是谁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