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没有清兵入关明朝会怎么样

清兵入关,明朝灭亡,一直以来,这件事情都被看做是历史上的一件非常令人不快的事情,认为满清误国。其实,这种想法也不是一上来就要否定,毕竟他们也有自己的想法,有自己产生这种念头的依据和理论,也是有一定的道理的。那么,我们不妨假设一下,如果明朝末期,没有遭遇满清入关,明朝继续延续了下来,那么又会发生什么样的事情呢?

明朝崇祯十七年(1644年)三月十九日,“闯王”李自成率领农民起义军攻占了北京城,崇祯皇帝在煤山(今景山)自缢殉国,明朝灭亡。当时镇守山海关的明朝辽东总兵吴三桂在得知崇祯帝殉国的消息后,选择了向关外的清军投降。同年四月,李自成率军与吴三桂、满清联军在山海关附近的一片石展开激战。最终,李自成被打败,满清入主中原,建立了大清王朝。自此,清朝取代明朝成为中国新的统治者。

那么问题来了,如果当时没有清军入关这档子事,明末的中国会变成什么样呢?

要回答上面提出的这个问题,首先就得来说说当时的形势。崇祯皇帝殉国后,除了关外的满清之外,中国还存在着三股主要势力,分别是起义军领袖李自成所统辖的大顺政权,起义军领袖张献忠所统辖的大西政权,以及明朝在留都南京建立的南明政权。假设清军不入关,那显然剩下就是这三股势力开始逐鹿中原。

对明末这段历史有所了解的读者可能会知道,李自成东征明朝京师,仅仅用了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就攻下了北京城。许多人会因此产生一个误解,认为李自成的军队战斗力很强。不过,事实却并非如此。虽然李自成的军队一路所向披靡,但这并非是他的军队太强,而是当时明朝的官军已经毫无战斗力了。李自成在东征过程中很少遇到打硬仗的情况,大多时候都是“闯王”的军队到哪儿,哪儿的官兵就望风投降了,包括最后攻克京城也是如此,守城的明军主动打开城门,迎接“闯王”入城。崇祯帝甚至连调集勤王军队的时间都没有,无奈下才只好选择了殉国。

事实上,后来的历史也证明了李自成的军队根本没有那么强的战斗力。之后在同清军的较量中,李自成号称的百万大军屡战屡败,仅过了一年时间就被彻底打败了。因此,即便清军没入关,以李自成的实力,想要统一全中国恐怕并不现实。

张献忠是当时仅次于李自成的农民起义军领袖。明朝末年,他的主要势力在四川一带。张献忠手下有几个能征善战的干儿子,他们是:孙可望,李定国,刘文秀,艾能奇。这几人在历史上都大名鼎鼎,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李定国后来成为了南明的国之柱石,是明末清初最杰出的将领之一。

跟李自成比起来,张献忠的干部队伍更具优势。李自成手下没几个真正拿的出手的将领,比如最有名的权将军刘宗敏,其实给李自成拖的后腿可能比他做出的贡献更大。而张献忠手下的这几个将领个个都能独当一面。不过,张献忠的劣势在于他的势力范围太小,仅仅占据着四川一带,从长期来看,很难与李自成或者南明政权相匹敌。所以,张献忠想要统一全国的可能性比李自成更小。

最后再来说说南明。南明的情况比较复杂,先后经历了好几个政权交替,我们就着重来说说最有可能实现逆风翻盘的弘光政权。

弘光政权是明朝遗臣在留都南京拥立福王朱由崧为帝建立的政权,当时占据着明末的半壁江山。从法统上来说,南明肯定是最正统的政权。因此在崇祯帝殉国后,仍旧效忠于明朝的士大夫们都把希望寄托于南明政权上。从表面实力上来看,南明也不弱,“江北四镇”以及加上南宁侯左良玉手下的军队,合计兵力超过了百万。而且,南明政权占据着中国最富庶的江南地区,在地理位置上也是得天独厚。

可是,南明的死穴也很多,其中最主要的一条就是军队不受中央朝廷控制。南明表面上看陈兵百万,坐拥江南,似乎非常强势。可实际上这些军队完全不受南京朝廷的调遣,而只听命于自己的顶头上司。因此,南明的实际控制力很弱。更要命的是,这些军队虽然不听朝廷号令,但却一而再再而三地向朝廷索取粮饷。百万大军一天到晚要这要那,朝廷这点家底没多久就被他们给掏空了。

此外,南明的百万大军也是虚有其表,人数虽多,但多半都是兵痞。这些人在军队中就是混饭吃,真正让他们上阵杀敌是指望不上的,这在真实历史上也被验证过了,当1645年清军南下的时候,南明弘光政权一触即溃,迅速灭亡了。因此,以南明的情况来看,想要恢复祖宗江山,恐怕难于上青天。

综上所述,即便清军没有入关,凭当时关内的这三股势力,谁也不具备一统天下的能力。明末的中国最有可能出现的就是像三国时期那种三足鼎立,彼此攻伐的格局。对于普通百姓来说,这恐怕才是最坏的结局。因为,再坏的秩序也好过没有秩序。生活在战乱年代中的百姓所承受的苦难,又哪是我们这些生活在和平年代中的人所能想象到的?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