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那古老而宁静的阳曲村庄里,生活着一位书法家——傅山。1607年,他踏上了这片土地,1684年,他离开了人间,但他的名字和作品却留给后世无尽的遐想。傅山,是一个多才多艺的人物,不仅精通经史诸子,更是佛道学派的深研者。他对医学也有所涉猎,并且以诗书画闻名于世。
傅山的书法技艺令人称奇,无论是篆、隶、正草,他都能精心掌握。在行书方面,更是独树一帜,有别于当时其他人的风格。马宗霍在《霎岳楼笔谈》中曾赞扬过他的青主隶书:“怪过而近于俗”,但他草书则“宕逸浑脱,可与石斋(黄道周)、觉斯(王铎)伯仲”。
除了書法之外,傅山还是一位画家,以其画中的竹影著称。他不仅收藏金石,而且擅长鉴赏,还精通篆刻艺术。至今,我们还能见到他留下的许多传世佳作,其中就包括了一卷孟浩然五律十八首的草书。这卷纸本墨迹,由友人张钺持纸索写,用余墨当场挥就。
傅山的一生充满了创造力和探索精神。他信条之一便是“作字先作人”,这影响到了他每一次挥洒墨水的时候。在这卷孟浩然诗中,我们可以看到他对艺术和思想追求的体现。此诗卷落笔情深气势磅礴,其草书笔画变化幅度较大,却又有条不紊;用墨枯润杂揉,轻重相间疾涩相生;结体以横风斜雨形态构成了沉着痛快险峻跌宕的格调。
此件草書詩卷為其代表風格,它讓我們看到了傅山獨特的地方,在於它既显得杂乱无章,又有著整齐有序;既显得粗犷豪放,又带有一丝细腻温柔。這種矛盾與統合,就是傅山書藝生命力的真实寫照,也是對後來學者研究及尊敬他的根源。而今天,我們仍然能够感受到 傅 山 的灵魂在这些文字中跳跃,每一次翻阅,都仿佛听到那悠远而神秘的声音回响在耳畔...
标签: 二十四朝代顺序口诀 、 历史顺序表时间表 、 中国历史朝代纪年表图 、 元代法律蒙古人 、 明朝那些事几本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