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那片遥远的古代,公孙龙以其深邃的智慧和犀利的辩论技巧,在中国战国时期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他的名字,与惠施齐名,共同构成了那个时代最为耀眼的学术星辰。在《史记·仲尼列传》中,他被描述为孔子的弟子之一,更有别称字子石,年纪比孔子小五十三岁。
公孙龙可能是平原君门下的长时间客人,这份厚待让他在赵国生活得非常舒适。当时期,他曾带领一批人才从赵国迁移到燕国,以此表达对燕昭王“偃兵”的支持,但当面对燕昭王时,却直言大王不会真的停止战争,因为那些被招纳的人才都能用兵,而且他们现在都在大王身边。这段话如同一把双刃剑,对于燕昭王而言既是一种鼓舞,也是一种警告。
除了与平原君的交往之外,公孙龙还曾游历魏地,与公子牟探讨学问。在赵国,他与赵惠文王讨论过偃兵的问题。一次,当秦军侵占了两座重要城镇后,赵惠文王便假装穿上丧服来表达自己的不满,而东进攻齐后又举行庆祝宴会,这一切似乎都不符合停战的情况。《吕氏春秋·淫辞》中提到秦和赵之间签订了一项盟约,但不久之后秦就背弃了这份盟约,并攻击魏国。这件事让赵惠文王感到困惑,便向平原君寻求意见。
当信陵君率军救助邯郸免于危险后,有人请求增加平原君的地盘。但是公孙龙劝阻说:“你没有打败敌人的勇气,只因亲近而被封赏。你如果接受这个封地,那么那些真正功绩卓著的人们也会受到认可,而你的相印、职位却都是因为私情。”最终,平原君听从了他的建议,没有接受封地。
尽管如此,在晚年,当邹衍作为齐使访问时,他们继续就“白马非马”这一问题进行辩论,最终导致公孙龙受到了诽谤,不知最后如何。一生中的很多思想和辩论,都保存在他所著作《公孙龙子》的六篇作品中,其中尤以《白马论》最为出名。
标签: 一口气看完明朝 、 中国历史朝代顺序时间轴 、 中国历史朝代更替表 、 元朝的统治历史 、 明朝那些事免费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