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樾,字荫甫,号曲园居士,浙江德清人。清末著名学者、文学家、经学家、古文字学家及书法家。他是现代诗人俞平伯的曾祖父,对章太炎和吴昌硕等有深远影响。道光三十年(1850年)进士出身,曾任翰林院编修,因受咸丰皇帝赏识,被放任河南学政,但因试题割裂经义被御史劾奏而罢官。后移居苏州,以读书教育著作为生,潜心研究四百余载。
他以经学为主,并涉猎诸子、史学、训诂等领域,还擅长戏曲、诗词和小说写作,以及书法艺术。海内外学生云集,他的门下包括章太炎等国學大師。一生致力于教育与文教事业,为《春在堂全集》五百卷巨著留下宝贵遗产。
在科举考试中,他以清朝道光三十年的殿试中第十九名进士身份授予翰林院庶吉士职位,并历任编修和国史馆协修。在咸丰五年二月的一次考试中,其试题遭到御史曹泽他的批评,被革职回乡。此后,他未再仕途,而是专注于个人学习与教学工作,在新市镇避战乱期间,即使面对动荡,也没有放弃其追求知识的精神。
俞樾在晚年还参与了新市镇仙潭书院的事务,并撰写了《仙潭书院碑记》,并篆额刻石,这些作品至今仍被视为文化珍品之一。他不仅是一位杰出的思想家和文学家的同时,也是一位优秀的教育者,有着深厚的人文素养,是晚清时期朴学大师中的佼佼者。
尽管他的一生充满挑战,但他始终坚持自己的信念,最终实现了自己对于传播知识与文化的梦想。他的生活简朴,却蕴含着深沉的情感和坚定的信念,使得他的名字成为中国历史上一个不可磨灭的地标。
标签: 中国历史顺序表 、 明朝16位 能力排名上篇 、 元朝历史概括 、 明朝君主 、 明朝人口最多多少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