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永健六品堂书法艺术大师
2004年12月的一个下午,我收到了杨永健从上海邮来的《杨永健六品堂书法艺术作品集》。一气读完,感觉他的书法点画沉着、盘纡跳宕,一种淋漓洒落的美感在记忆里留存至今。
杨永健,1948年生,浙江海盐人,是中国书法界的一位杰出人物。他不仅是一名卓越的书家,更是教育工作者和理论探索者的结合体。作为中国书法家协会权益保障委员会委员、上海市文联发员、上海书法家协会办公室主任、上海市美育学会常务理事和国家高级美术师,他对传统文化有深刻理解,对现代生活有敏锐洞察。在他那颗充满智慧的心中,不仅有对古代楷書笔画的热爱,还有对行書结构的研究,以及对于当代五体千字文楷書部分以及魏碑唐诗字帖与魏碑四种通临等多个领域的深入探索。他的著作包括《怎样写好楷书笔画》、《怎样写好楷书结构》、《怎样写行书》、《行书百日通》、《当代书家五体千字文》(楷書部分)及《魏碑唐诗字帖》、《魏碑四种通临》,这些都展现了他丰富的人生经验和深厚的学问。
杨永健的创作哲学是恪守传统但不拘泥于它,他博采众长自成风格,这是一种智慧之选。他在点画运作上求得灵动而非油滑,在结构间架上追求规矩森严而非板滞;在行草方面,使转纵横墨气淋漓,看似随意挥洒却透露独特匠心。这三方面都是他下过一番苦功所得出的结晶。
从作品分析来看,当他挥毫时,每一次肩肘腕指乃至到笔尖腹根之间,都显露出一种协调无比且精确无误的情况,即“下笔点画波撇屈曲,皆须尽一身之力而送之”。这正如王僧虔所言:“神采为上”、“形质次之”,兼备者方能绍于古人。这意味着优秀的作品既要注重外表(形),也要注重内涵(神)。
在忙碌又繁杂的人生道路上,杨永健始终保持着平衡状态,无论是在工作还是创作中,他都能找到宁静与专注。他待人接物温暖可亲,从未让自己陷入琐碎无聊的事务中,这也是他智慧与坚韧不拔精神的一面。(附图均选自《杨永健六品堂艺术作品集_]
标签: 明朝历史有意思吗 、 中华历史图表 、 元朝15位 列表及简介 、 明朝的十大文物 、 明朝那些事儿完整版mp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