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哀帝:傀儡皇帝
唐哀帝李拀(892年-908年),原名祚,是唐昭宗第九子,唐朝末代皇帝(第二十代,去武则天以外,904年—907年在位),在位3年,被废。次年死,享年17岁,葬于温陵。唐哀帝即位时,不过是藩镇手中的一个傀儡皇帝。
唐天佑四年(907年),朱温见废帝灭唐时机已到,便先将唐朝朝臣全部杀光,接著又废哀帝为济阴王,自己做皇帝,建国号「大梁」,史称「后梁」,改元「开平」至此,立国290年、传20帝的 唐王朝灭亡,加上中国进入自魏晋南北朝以来又一次大时期——五代十国。
李祝死后最初由朱全忠加封的谥号为“哀皇帝”,后来被追谥为“昭宣光烈孝皇帝”,议庙号为“景宗”。然而,不幸的是,他在位期间,其实没有下达过任何实际的政令。那些以他的名义下达的制敕,其实都是按照朱全忠的意思办理。他的存在只是一个形式上的象征,没有任何真正的权力和影响力。他能够做的,就是顺乎朱全忠的意思,把朱的地位和威望一步步提升和加固。
他即位以后甚至都没有改元,一直在使用“天佑”年的命名体系。这说明了他对国家事务完全失去了控制,他只能任由别人决定国家的大事。他连上朝这样的基本职责也会以各种冠冕堂皇的借口停罢,只能成为其他人的傀儡。而最终,在他的统治下,大唐帝国近300年的基业注定要在他手里倒塌了。在这段历史中,他成为了一个无法挽回历史潮流的人物,无论是在政治还是文化方面,都留下了深远且复杂的情感印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