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运动是由中国古老的导引吐纳术结合技击之术演化而来的,是中国传统武术、医学、文化的结晶。尤其经过武当山张三丰祖师的系统地整理以后,流传至今,已经成为了一种广泛被世界人民所接受的传统养生保健方法。
近代太极拳名宿吴图南师爷曾说:“生命在于运动”,“我的运动就是练习太极拳,”又说“我们研究养生长寿学,就是利用自身作试验,利用锻炼太极拳的方法,向‘天年’靠拢。”吴师爷每天坚持太极拳锻炼,至105仙逝。不仅如此,吴老先生的夫人刘桂贞师奶,婚后即随师爷练习太极拳,坚持不懈,直至今年年初方仙逝,最终享年104岁。他们的实践证明了坚持太极拳锻炼,就能达到对身心健康和长寿有积極影响。
创造者和发展者们,其中有许多道士和养生家,他们都深通医理和易经,在修练太极拳的过程中将其融合了进来。而且 太极与中医 的基础理论又都是与易经基本思想密切关联,因此二者有许多相通之处。以后我们把二者在阴阳五行、气血脏象等方面 的认识 和 对疾病防治等逐一加以探讨。
阴阳五行
老子云“万物负阴而抱阳”。古人认为阴阳变化是宇宙基本规律。中医讲“阴阳者,大道也”,而在武当派则讲:阴阳分,而为动静;天地判,为清浊;始成大法;始成内外;始成四象(乾坤艮震);始成八卦(亥兔未申)。由此可见中医与太極論於陰陽對立消長互根轉換上看法是一致的。
氣血关系
中醫學認為氣為血帅,而血為氣母,它們調和與通畅是健康關鍵。而在練習過程中,要使氣血循環流暢,以達到平衡狀態。在這個過程中,由於運動導致毛細管擴張,使得血液循環加速,並減輕心臟負擔,有利於維護身體健康。
脏腑經絡
無論是在《黃帝內經》還是在《素問》、《靈樞》等古籍,都提出了脫穎要旨,即指脾胃肝肺腎六腑各司其職,其功能各異,但又相互依存。在練習過程中,這些動作既能促進食物吸收,又能促進新陳代謝,加強免疫力,有助於預防疾病。
情志調節
中醫學認為情志活動與五脏功能相關,《素問.陰陽應象大論》說「人有五脏化五氣以生喜怒悲忧恐」。情志變化异常能導致氣機失常,也就是說情緒波動會影響到人的身體健康。在練習過程中通過呼吸調息來平靜心神,有助於調節情緒並保持身心健康。
總結來看,无论从理论还是实践角度来说,这两门学问之间存在着深刻的一致性。这一现象反映出中华文化对于生命活动本质的一种独特理解,以及对于维护人类身体及精神健康的一种智慧追求。
标签: 宋朝纪录片 、 中国历史朝代的顺序表 、 中国历史朝代顺序详表 、 明朝那些事金句 、 中国历史朝代电视剧一览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