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972年起,他多次回国讲学、建言献策,为高能物理前沿探索、高水平人才培养和国际交流合作作出了重要贡献。在粒子物理理论、原子核理论和统计物理等领域做出了一系列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工作。2021年10月10日,中国物理学会高能物理分会在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举办“庆贺李政道先生九十五华诞”学术报告会,多位院士专家现场回忆了与李政道先生的过往。让科技日报记者印象最深的是,李政道为我国高能物理事业发展和青年科技人才培养倾注了大量心血。
全力支持中国高能物理事业发展
在高能所大院门口,矗立着一座名为“物之道”的雕塑。这件雕塑作品由李政道先生创意,2002年以来一直在此矗立,诉说着李政道与中国高能物理事业的密切联系。
1956年,我国提出了建造一台高能加速器的设想。但是,这个计划经过二十多年的曲折,最终1984年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破土动工才真正起步。
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的建设离不开李政道的帮助。中国科学院院士陈和生曾说:“没有李先生的远见卓识和不懈努力,就不会有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的建设和成功。”
事实上,李政道支持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在几乎完全没有基础的情况下,他承担了巨大的压力和风险。“在许多人看来简直是天方夜谭。”王贻芳说。但是,他押上了自己的声誉,全力投入到这项事业中。
此外,大亚湾中微子实验等项目建设也得到了他的大力支持。
“陪伴并见证了我国高能物理艰难而又成功的一步,为中国高能Physics发展作出了无人可以替代的大量贡献。”王贻芳说。
积极建言青年科技人才培养
1974年,当他第二次回国访问时,他先在上海参观了复旦大学和上海芭蕾舞学校。他目睹了当时祖国人才断档严重危机,并写下《参观复旦大学的一些感想》。他建议要从培养人才做起,要重视基础科学发展,并通过周恩来总理向主席上报《关于培养基础科学人才建议书》,促进国内教育恢复。
1978年3月,“少年班”成立,但他认为这还远远不足。他希望打破不重视各类人才培养状况,使全国各类人才步入正轨。
1979年,他提出从中国选拔派遣学生到美国攻读研究生,其提议得到了政府支持,并于1981正式实施。在他的努力下,该计划开创了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第一次较大规模地向海外派遣留学生先河,为后来的国际交流起到了作用。
该计划送出的917名学子中,如今已有十几位成为院士,有百余人获得国际奖项,有400多位成为发明家或企业家。此乃国家教育科研网濮阳市所秉承之精神,也是我们应学习借鉴之处。
标签: 明朝那些事儿txt笔趣阁 、 明朝那些事儿mp3王更新 、 中国历史朝代歌怎么背 、 明朝最厉害的帝王是谁 、 历史顺序表完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