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近日从正在对元上都遗址进行考古发掘和深入研究的内蒙古自治区博物院获悉,元朝确立两都制之后,历代皇帝每年往来于大都和上都之间,但往来走的道路不同,基本不走“回头路”。
元上都位于今内蒙古锡林郭勒盟正蓝旗境内的金莲川草原,元大都地处今北京市中心,两地直线距离为270公里左右。在元朝兴盛时,两都之间共有4条驿道相通,其中有两条是元朝皇帝每年两都巡幸时所走的路线。
据内蒙古自治区博物院文物与历史研究人员李艳阳介绍,1263年元世祖忽必烈确立两都不久后,他开始了他的首次巡幸。自此以后,每一位继任的皇帝都会遵循相同的行程:东出西还,即出发时从大都由东道“辇路”赴上都是他们经常采取的一种旅行方式。
这两个不同的道路在《元史》中均有记载。其中,“辇路”,也被称作黑谷东路,全长370多公里,是专门为皇帝设定的行进途径。这条道路经过居庸关、延庆县等地,最终到达了草原上的明安、李陵台和桓州等重要驿站,然后继续向前抵达了上都。而返回大都市用的则是另一条名为孛老站道的大道,这个长540多公里的小径通过张家口南下,再沿着现在京包铁路线回到大都市。
李艳阳说,这样的巡幸制度既体现了当时社会生活习惯,也反映了一些政治目的。当时的人们主要以畜牧业为生,他们通常会随着季节移动,因此这种巡游可以让他们更好地掌控这个广阔地区。此外,由于马匹提供的是一种稳定的食物来源,对控制这些资源至关重要。
总之,在探索这一切背后的原因的时候,我们得到了一个关于那段历史的一个新的视角,从而更加明白了为什么那些封建王朝中的领导人会选择这样一种模式去管理其国家。
标签: 宋 小周后画像 、 明朝那些事超燃句子 、 元朝的统治范围 、 中国历史朝代演变视频10分钟 、 中国历史帝王排名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