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朝皇帝忽必烈的统治下汉人在自然灾害面前的命运究竟是悲惨还是不悲惨

作为我国历史上有名的大一统王朝,元朝时期我国的国力强大,幅员辽阔,但是后世之人对它的评价普遍比较低。也许有人会说,因为元朝不是汉人而是蒙古人建立的朝代,大家受到民族情感的影响故意给它打了低分。但是,清朝也不是汉人建立的,大家对他的评价还是比较公正客观的。那么,为什么元朝的历史评价会这么差呢? 为了真正了解个中因由,我们先来看一看汉人在元朝时期的生活状况究竟如何。我们都知道,经历过战争以后,一新王朝首要任务就是恢复经济。忽必烈建立元朝后,为重振被战争严重破坏的地中原经济,他创立了一个叫做“劝农司”的机构,这个机构汇集了农业方面的人才,对农民进行指导和帮助,让他们更好地利用土地进行生产。他还创建了一个叫做“社”的组织,每个“社”由大约50户农民家庭组成,由社长或村里德高望重之人管理这些举措,对我国农业发展十分有利。

至于税收方面,在继任蒙古大汗征税的时候,并没有指定统一标准,只要求百姓交多少钱就向国家交多少,因此,大多数百姓生活压力很大。但忽必烈觉得这不是长久之计,所以他设计了一套完整征税制度:百姓只要按照规定向国家上交一定数目的钱粮即可,其余都可以归自己。这减轻了百姓负担,使他们更加奋斗。

我们都知道蒙古族是游牧民族,但在手工业方面需求旺盛,所以忽必烈非常看重有一技之长的人。他把全国工匠划入匠户,不允许他们更改户籍,但工匠待遇优厚,如果完成任务,还能接私活挣钱。在商人的地位上,由于商人们心中的形象是重利轻义,他们在中国古代排名垫底。但是在元 朝时期商人的地位却很高,因为各地特产互通需要大量商人们四处奔走。此外交通系统改善让贸易流通更方便,比如延长运河到中国北部等等,这些促进了商业发展和提高。

从律法角度来看,虽然蒙古贵族拥有特权,但普通蒙古人的法律并无明显偏袒。如果犯错,他们与普通汉人的惩罚相同。不管是从农、工、商出发,看着,都没有比其他朝代过得更惨,有甚至大的进步,那为何不待见呢?其实这是因为当时统治者得罪最有话语权那批士大夫——传统精英阶层——士大夫。当时官职都是蒙古人才擅任,而极少数汉士进入不了重要职务,只能成为闲云野鹤。这导致那些文人们无法施展抱负,从而产生愤懑,将这种情绪投射到描述其时代及其统治者的作品中,以此表达强烈批驳。而后世史籍引用这些作品作为材料,所以在许多印象中成了"黑暗时代"。总结来说,在前期普通汉人人们基本同其他和平时期,没有什么不同;但由于士大夫阶层通道被关闭,就艰难多矣到了末年确实水火两面,但这一现象并不独此限任何一统王朝末年社会动荡皆然不仅如此其他任何一统王帝亦然。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