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懿宗简介唐懿宗李漼(833年-873年),大和七年农历十一月十四日,生于籓邸,唐朝第十七位皇帝(除去武则天和殇帝李重茂)。他是唐宣宗长子。在位14年,终年41岁。死后葬简陵,谥号昭圣恭惠孝皇帝。唐懿宗是倒数第四个皇帝,其即位后虽器度沈厚、形貌瑰伟,但游宴无度、沉湎酒色,以致大中之治的成果消失。他是最后一个以长子即位且在长安平安度过帝王生涯的皇帝。
早期经历
初名李温,其父继位后,将其封为郓王。当时,宣宗喜欢第三子夔王李滋,而李温年长久而不决。大中十三年(859年)八月,宣宗病逝,由左神策护军中尉王宗实、副使丌元实矫诏立李温为皇太子。次年的二月,他被安葬了宣宗,并改元咸通。这一年的使用这一年号据说是因为宣祖所作的一首曲子中的“海岳晏咸通”句子。
在位期间
尽管懿宗有洞晓音律之才,但他沉湎于游乐,对宴会乐舞更有热情,对国家政事却冷淡。在宫中,每天举行小宴,大宴,每个月至少要举办十几次的大宴。他对音乐钟爱不衰,一日三餐必听音乐,即便外出,也带着乐工优伶。宫中供养乐工达500人,只要他高兴,就会加赏赐上千贯钱。此外,他常到长安郊外的行宫别馆游玩,这些都成为国家财政负担的一个重要因素。
对此,有官员如左拾遗刘蜕提出了劝谏,但懿宗根本不理会。而咸通四年的二月,他竟然拜访了高祖献陵至宣祖贞陵十六座帝陵,这一行为让司马光评价为:“拜十六陵,不是一日可了。”
任相与政治
他的表率作用下,使整个官场也弥漫着穷奢极欲、醉生梦死的风气。在他的统治下,一共任用了21位宰相,他们很多都是碌碌无为者或爱财如命的人,如杜悰被称为“秃角犀”,路岩和韦保衡沆瀣一气,被人称为“牛头阿旁”。这些宰相贪污腐化的情况相当严重,在民间甚至编成了歌谣讽刺他们。
晚期与灭亡
随着战争不断爆发和经济衰退,加上黄巢起义等内部冲突,最终导致唐朝统治名存实亡。在朱全忠的支持下,将三十余朝臣杀死于白马驿,并将三十余朝臣投尸河流史称白马驿之祸。最终,在907年的天祐四年,被迫禅让国号梁,是为了梁太祖开封定都,从此结束290年的唐朝历史。
尊号问题
在他的统治期间,他给自己加上了12字的尊号:睿文英武明德至仁大圣广孝皇帝,这远超过其他时代的大多数皇帝。此举显示出他的虚荣心和好大喜功的心态,与玄宗及武宗相比虽然尊号数字更多,却无法匹敌他们在政治上的成就。
标签: 中国历史所有的朝代 、 宋代民族文化特点 、 元朝的著名的历史故事50字 、 清朝十二位 排名 、 中华上下五千年隋朝篇